Sunlenca(lenacapavir)注射剂和口服片剂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的上市许可,该治疗将用于具有多重耐药性受HIV 感染的成年人中,每六个月一次。Lenacapavir是一种具有多阶段作用机制的一流衣壳抑制剂。
2022年8月22日,吉利德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授予Sunlenca(lenacapavir)注射剂和片剂,用于治疗HIV的上市许可,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用于具有多重耐药性HIV感染的成年患者。
Lenacapavir是一种first-in-class的衣壳抑制剂,对其他现有药物没有已知的交叉耐药性,为现有抗病毒治疗耐药的HIV感染者提供每六个月一次的新治疗选择。
Sunlenca的销售授权申请(MAA)是基于2/3期CAPELLA试验的数据支持,该试验是一项2/3期、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全球多中心研究,旨在评估 lenacapavir在经过多种治疗且对多种药物耐药的HIV患者中的的抗病毒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每6个月皮下注射一次lenacapavir并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在当前治疗无效的HIV患者中可以实现较高的病毒抑制率,CD4计数平均增加了83个细胞/µL。在第52周,73%的患者(n=19/26)达到无法检测的病毒载量(<50拷贝/mL)。
此外,前6个月皮下注射lenacapavir与每日口服恩曲他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F/TAF)联合使用,随后与每日口服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或bictegravir(BIC)联合使用,或与恩曲他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F/TAF)联合使用。研究显示,在皮下注射lenacapavir+TAF组中,90%的患者实现了无法检测到的病毒载量(<50拷贝/mL);在皮下注射lenacapavir+ BIC组中,85%的患者实现了无法检测到的病毒载量;在口服lenacapavir+F/TAF组中,85%的患者实现了无法检测到的病毒载量。
在安全性上,Lenacapavir的总体耐受性良好,第52周时出现一次不良事件(AE)导致停药,没有与lenacapavir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到目前为止,CAPELLA试验中观察到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注射部位反应(63%),其严重程度大多为轻度或中度。除此之外,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恶心和腹泻(各占13%),以及COVID-19(11%)。
关于Sunlenca
Sunlenca作为一种长效的衣壳抑制剂,主要通过干扰病毒生命周期的多个重要步骤来抑制HIV-1复制,涉及衣壳介导的HIV-1前病毒DNA的摄取、病毒组装和释放以及衣壳核心的形成,为病毒不再有效响应的多重耐药HIV患者提供开发长效治疗方案的新途径。此次在欧洲获批上市是lenacapavir的重要里程碑,适用于欧盟所有27个成员国,以及挪威、冰岛和列支敦士登。去年12月,由于药物溶液与硼硅酸盐玻璃小瓶之间的相容性问题,lenacapavir多达10项临床试验被FDA叫停。今年5月,FDA解除了lenacapavir的相关临床搁置。
关于HIV
HIV病毒通过破坏免疫系统,使患者面临严重并发症直至死亡。由于HIV病毒可以逆转录插入人类DNA中,且具有高度变异性,至今尚无彻底根治HIV病毒的治疗药物与疫苗,给全球人类健康与经济造成重大负担。WHO数据显示,2020年HIV 造成全球约68万人死亡,有近3800万人感染HIV。中国HIV疫情防控也不容乐观,感染人数处于持续上升状态。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国存活感染者约114万人,较20年新增约9万人。尽管我国HIV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状态,但每年新增近9万人,对疫情防控造成一定压力。
虽然目前HIV感染无法治愈,但预防HIV 复制期间逆转录(RT)的药物可以控制病毒载量,减缓疾病的进展,该类疗法称为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ART药物的主要分为7 大类: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整合酶抑制剂(INSTI)、蛋白酶抑制剂(PI)、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融合抑制剂(FIs)、CCR5抑制剂和新型作用机制药物(如CD4 吸附后抑制剂)。
目前最主流的药物组分是NRTI、NNRTI与INSTI,前二者主要通过作用于病毒逆转录酶,阻止HIV合成DNA而抑制病毒增殖,INSTI则是抑制HIV整合酶的活性,阻断病毒DNA整合至宿主DNA。不同药物作用于HIV感染者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可以联合给药从而抑制HIV在体内复制。
信息来源:https://www.biospace.com/article/releases/gilead-announces-first-global-regulatory-approval-of-sunlenca-lenacapavir-the-only-twice-yearly-hiv-treatment-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