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药物认证,用于治疗克唑替尼耐药的ALK+ NSCLC患者,该药还获得FDA孤儿药认证,用于治疗ALK+ NSCLC、ROS1+和EGFR+ NSCLC。
brigatinib临床开发项目进一步巩固了武田为全世界ALK+ NSCLC患者及治疗他们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开发创新治疗药物的持久承诺。该全方位项目包括下列临床试验:
1/2期试验,旨在评估ALUNBRIG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初步抗肿瘤活性
2期枢纽性ALTA试验,评估 ALUNBRIG两次给药方案在克唑替尼用药期间进展的ALK+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期ALTA-1L全球随机试验,比较 ALUNBRIG与克唑替尼在既往未用过ALK抑制剂的ALK+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期单组多中心试验,受试者是日本ALK+ NSCLC患者,重点是alectinib用药期间进展的患者
2期全球单组试验,评估ALUNBRIG用于alectinib或ceritinib用药期间进展的晚期ALK+ NSCLC患者
3期全球随机试验,比较ALUNBRIG与alectinib在克唑替尼用药中进展的ALK+ NSCL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欲了解有关brigatinib临床试验的进一步信息,请访问www.clinicaltrials.gov。
重要安全性信息(美国)
警示与注意事项
间质性肺病(ILD)/肺间质炎:ALUNBRIG可引起与间质性肺病(ILD)/肺间质炎吻合的重度、威胁生命及致死性的肺不良反应。ALTA (ALTA)试验中,ILD/肺间质炎的发生率,90毫克组(9毫克每日一次)为3.7%,90→180毫克组(180毫克每日一次,7天导入期为90毫克每日一次)为9.1%。6.4%的患者早期(启用ALUNBRIG后的9天内;中位起病在2天内)出现与ILD/肺间质炎吻合的不良反应,2.7%出现3至4度反应。应监测呼吸系统症状(例如呼吸困难、咳嗽等)的新发或恶化,尤其是在启用ALUNBRIG的最初1周期间。患者一旦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新发或恶化,应暂停ALUNBRIG,并立即评估ILD/肺间质炎或呼吸系统症状的其他病因(例如肺栓塞、肿瘤进展和感染性肺炎)。对于1或2度ILD/肺间质炎,在恢复至基线后,可减量重启ALUNBRIG或永久停用ALUNBRIG。对于3或4度ILD/肺间质炎,或是1或2度ILD/肺间质炎复发,应永久停用ALUNBRIG。
高血压:
ALTA试验中,高血压的报告率,ALUNBRIG 90毫克组为11%,90→180毫克组为21%。总体而言,5.9%的患者出现3度高血压。在ALUNBRIG治疗前应控制血压。ALUNBRIG治疗2周后应监测血压,之后至少每月一次。对于3度高血压,即便服用最佳降压治疗药物,也应暂停ALUNBRIG。高血压缓解后,或严重程度改善至1度,可减量重启ALUNBRIG。对于4度高血压或3度高血压复发,可考虑永久停用ALUNBRIG治疗。ALUNBRIG与引起心动过缓的降压药合并使用应慎重。
心动过缓:
ALUNBRIG可引起心动过缓。ALTA试验中,心率低于每分钟50跳(bpm)者,90毫克组为5.7%,90→180毫克组为7.6%。90毫克组有1例(0.9%)患者出现2度心动过缓。ALUNBRIG治疗期间应监测心率和血压。若无法避免合并已知能引起心动过缓的药物,则应加大监测频率。对于症状性心动过缓,应暂停ALUNBRIG,并核查是否有合并已知能引起心动过缓的药物。若发现有合并已知能引起心动过缓的药物,且已停用或调整剂量,可在心动过缓缓解后,按原先剂量重启ALUNBRIG;否则,应在症状性心动过缓缓解后,减低ALUNBRIG剂量。对于威胁生命的心动过缓,若未发现有致病的合并用药,应停用ALUNBRIG。
视觉障碍:ALTA试验中,引起视觉障碍的不良反应(包括视物模糊、复视和视敏度减低)报告率,ALUNBRIG 90毫克治疗组为7.3%,90→180毫克组为10%。3度黄斑水肿和白内障在90→180毫克组各出现1例。应告知患者报告任何视觉症状。若患者有2度或以上视觉症状新发或恶化,应暂停ALUNBRIG,并进行眼科评估。若2或3度视觉障碍恢复至1度或基线严重程度,可减量重启ALUNBRIG。对于4度视觉障碍,应永久停用ALUNBRIG。
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ALTA试验中,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者,ALUNBRIG 90毫克治疗组为27%,90→180毫克组为48%。3-4度CPK升高发生率,90毫克组为2.8%,90→180毫克组为12%。因CPK升高而减量者,90毫克组为1.8%,90→180毫克组为4.5%。应告知患者报告任何无法解释的肌肉疼痛、压痛或无力。ALUNBRIG治疗期间应监测CPK水平。对于3或4度CPK升高,应暂停ALUNBRIG。待缓解或恢复至1度或基线,可按原先剂量或减量重启ALUNBRIG。
胰腺酶升高:ALTA试验中,淀粉酶升高者,90毫克组为27%,90→180毫克组为 39%。脂肪酶升高者,90毫克组为21%,90→180毫克组为45%。3或4度淀粉酶升高者,90毫克组为3.7%,90→180毫克组为2.7%。3或4度脂肪酶升高者,90毫克组为4.6%,90→180毫克组为5.5%。ALUNBRIG治疗期间应监测脂肪酶和淀粉酶。对于3或4度胰腺酶升高,应暂停ALUNBRIG。待缓解或恢复至1度或基线,可按原先剂量或减量重启ALUNBRIG。
高血糖:ALTA试验中,43%接受ALUNBRIG的患者出现高血糖新发或恶化。3.7%的患者发生3度高血糖(基于空腹血糖水平的实验室评估)。20例基线时有糖尿病或葡萄糖耐受不良的患者中,有2例(10%)在接受ALUNBRIG期间需要启用胰岛素。启用ALUNBRIG之前应评估空腹血糖,之后应定期监测。必要时启用或调整降糖药。若最佳药物处治无法充分控制血糖,应暂停ALUNBRIG直至血糖获得充分控制,也可考虑 ALUNBRIG减量或永久停药。
胚胎胎儿毒性:按其作用机制和动物研究结果,孕妇服用ALUNBRIG可引起胎儿损害。缺乏ALUNBRIG在孕妇中用药的临床数据。应告知孕妇该药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应告知育龄女性在ALUNBRIG治疗期间及末次给药后至少4个月内采取有效的非激素避孕。应告知有育龄女性伴侣的男性在治疗期间及末次给药后至少3个月内采取有效的避孕。
不良反应
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90毫克组为38%,90→180毫克组为40%。最常见严重不良反应为肺炎(总体发生率为5.5%,90毫克组发生率为3.7%,90→180毫克组为7.3%)和ILD/肺间质炎(总体发生率为4.6%,90毫克组发生率为1.8%,90→180毫克组为7.3%)。3.7%的患者发生致死性不良反应,包括肺炎(2例)、猝死、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肺栓塞、细菌性脑膜炎和尿路脓毒血症(各1例)。
最常见(≥25%)不良反应,90毫克组为恶心(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