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靶向药布吉他滨(AP26113,Brigatinib)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药指南
2018-10-11 18:15:43 来源: 作者: 【 】 浏览:446次 评论:0
靶向药布吉他滨(AP26113,Brigatinib)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药指南
随着对肺癌驱动基因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在肺腺癌中的进展,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已进入到个体化靶向诊疗时代。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中的激活基因重排最初是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发现的,已被证明是非小细胞肺癌和其他癌症的致癌因素。在过去的十年中,新的高效靶向治疗的发展扩大了晚期ALK阳性患者的治疗策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药物机制 
大约5%的NSCLC患者有ALK基因的重排。ALK重排的肿瘤依靠ALK生长和存活且对ALK抑制剂敏感,例如克唑替尼。克唑替尼胶囊可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克唑替尼是一种口服型小分子ATP竞争性的ALK抑制剂,占据本该是ATP结合的位置从而抑制ALK融合基因,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效果。
克唑替尼用法用量 
克唑替尼胶囊的推荐剂量为250mg 口服,每日两次,直至疾病进展或患者无法耐受。
胶囊应整粒吞服,与食物同服或不同服均可。若漏服一剂克唑替尼胶囊,则补服漏服剂量的药物,除非距下次服药时间短于6小时。如果在服药后呕吐,则在正常时间服用下一剂药物。
克唑替尼与布吉他滨 
虽然克唑替尼显著改善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但不幸的是,目前几乎所有针对ALK或EGFR基因突变的初始靶向治疗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问题,大部分在12个月内由于耐药性的产生而复发。这种耐药性是治疗上的一个挑战,导致了第二代ALK抑制剂的发展,包括布吉他滨。
 布吉他滨刚好克服了ALK突变体导致的对克唑替尼的抗性。它是一种酪氨酸酶抑制剂,具有抗多种激酶(包括ALK、ROS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Flt-3)以及表面生长因子受体(EGFR)缺失和点突变的活性。在体外布吉他滨对ALK的抑制作用比克唑替尼高12倍,对ALK突变体有很高的抗性,故而可以用于治疗克唑替尼治疗后病情进展或不耐受的ALK阳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17年4月28日,布吉他滨已在美国获得加速批准可用于治疗。
布吉他滨用法用量 
口服90mg,一日一次,从每天90mg的起始剂量开始服用,连续服用7天;
如果没有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或者不耐受,7日后剂量调整为每天180mg,一日一次。
若因不良反应以外的其他原因(如漏服或用药后呕吐)导致暂停用药14日或14日以上,重新用药时,应先按一次90mg、一日1次,连用7日,再增至之前耐受的剂量。
本药应整片吞服,不得压碎或咀嚼,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
布吉他滨治疗期间,要避免进食一些食物,也要避免服用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的一些药物。包括:葡萄柚,葡萄柚汁,酮康唑,利福平,苯妥英,圣约翰草和激素节育药物等。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欧洲推荐ALUNBRIG(brigatinib)用.. 下一篇FDA批准上市肺癌新药brigatinib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