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单抗类药物靶点及研发进展盘点(二)
2018-05-10 16:13:06 来源: 作者: 【 】 浏览:3175次 评论:0
ucirumab
   Ramucirumab的开发基于Dyax(已被Shire收购)的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该药于2014年4月21日获得美国FDA批准,2014年12月19日获得欧洲EMA批准,2015年3月26日获得日本PMDA批准上市。2003年ImClone公司(已被礼来收购)获得Dyax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的非独家专利权,该药目前由礼来研发并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市场销售,商品名为Cyramza。Ramucirumab是一种全人源IgG1单克隆抗体,靶向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可通过抑制配体刺激的VEGFR2活化,阻止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该药批准的适应症为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和EGFR或ALK基因突变肿瘤。
   Tanibirumab
   由韩国PharmAbcine开发,是一种靶向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阻断包括VEGF-A、VEGF-C及VEGF-D等配体分子的结合。在2013年开展的一项针对标准化疗方案无效的实体瘤患者开展的一期临床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及疗效。目前该药物处在临床二期期研究阶段,用于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
   PDGF信号通路简介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s (PDGFs) and PDGF receptors (PDGFRs)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贮存于血小板α颗粒中的一种碱性蛋白质,是低分子量促细胞分裂素。能刺激停滞于G0/G1期的成纤维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细胞进入分裂增殖周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是于1974年被发现的一种刺激结缔组织等组织细胞增长肽类调节因子,因其来源于血小板而得名,正常生理状态下存在于血小板的α颗粒内,当血液凝固时由崩解的血小板释放出来并且被激活,具有刺激特定细胞趋化与促进特定细胞生长的生物活性。此外,在组织受到损伤时巨噬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胚胎干细胞等也可以合成并释放PDGF。肝脏受损时,巨噬细胞、血小板、浸润的炎细胞、受损的内皮细胞及激活的肝星形细胞均可以分泌PDGF。常见的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是由两条多肽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同型或异型二聚体,这使PDGF具有多种形式的二聚体结构,即PDGF-AA、PDGF-BB、PDGF-AB、PDGF-CC以及PDGF-DD。其中PDGF-A链分子量为16KD,PDGF-B链为14KD。通常所说的PDGFI即PDGF-AA,分子量为31KD,含有7%糖,PDGFⅡ即PDGF-BB,分子量28KD,含4%糖,两者均由两条高度同源的A链及B链组成,体内单核/巨噬细胞是主要合成PDGF的细胞。
    PDGFR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是PDGF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成员,为一种单链跨膜糖蛋白,属于III型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分布于人体组织,如平滑肌细胞SMC、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核软骨细胞等。PDGFR包括PDGFRα和PDGFRβ两种,在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新生血管形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PDGFR与配体结合后发生受体各亚单位二聚化、酪氨酸激酶区活化和自身磷酸化反应,引起不同信号转导通路级联反应的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细胞骨架重排、趋药性选择等与生长增殖密切有关的事件中起到重要作用。PDGFR与其配体结合可直接提高细胞间粘附分子的降解,促进肿瘤的侵袭与转移。
    靶向于PDGF及PDGFR的单抗类药物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预测,2016年将会有1.231万新的软组织肉瘤病例出现,大约5000人可能会死于这种疾病。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软组织肉瘤,最常见的治疗药物是单用阿霉素或其它药物。软组织肉瘤包括多种在肌肉、脂肪、血管、神经、肌腱或关节里面出现的肿瘤。Lartruvo是一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受体-α阻断抗体。在受到刺激时,PDGF受体可引起肿瘤增长。Lartruvo通过阻断这些受体而发挥作用,从而帮助延缓或阻止肿瘤增长。
    Olaratumab
    Olaratumab由礼来(Lilly)研发,于2016年10月19日获得美国FDA加速批准,2016年11月9日获得欧洲EMA批准上市,并由礼来在美国和欧洲市场销售,商品名为Lartruvo?。Olaratumab是一种全人源IgG1κ型单克隆抗体,能结合血小板直接生长因子受体α (PDGFR-α),并阻断PDGF-AA和-BB配体诱发的受体激活和PDGFR-α下游信号。该药批准用于软组织肉瘤(STS)成年患者的治疗,这些患者应适用蒽环霉素方案,且不适用于放疗和手术型治疗。Olaratumab是在40多年前阿霉素获批之后,第一个用于无法手术和放疗的STS初始治疗新药。以前对于此类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阿霉素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
    一项包含25种不同组织类型,共133例转移性STS患者的临床试验对Olaratumab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与单药阿霉素治疗相比,Olaratumab联合阿霉素治疗组患者的生存改善非常显着,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4.7 vs 26.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4.4 vs 8.2个月;肿瘤退缩率分别为7.5% vs 18.2%。
    Ang信号通路简介
    Signalling interactions and therapeutic targeting of the ANG–TIE pathway
    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第一个被确定的来源于人肿瘤组织具有促血管生成功能的细胞因子。目前已知该家族包括Ang1,2,3,4四个成员,其中Ang1、2和血管生成关系最为密切,并且有关该家族成员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探究正日益增多。Ang1,Ang2的蛋白结构基本相同,均有信号肽、N端卷曲螺旋结构域(coiledcoil domain,CC)和C端类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ibrinogenlike domain,FL)。
    其主要的结构特征有摘要:
    ①Ang1、Ang2的N端信号肽分别由10和20个疏水氨基酸组成,和血管生成素分泌到细胞外有关。
    ②卷曲螺旋结构域分别由180和200个左右氨基酸构成,该段氨基酸序列折叠弯曲,形成卷曲螺旋四级结构,这一结构可能和血管生成素和其他蛋白形成
Tags: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新型罕见病药Kanuma-获欧盟批准的.. 下一篇FDA批准RELISTOR用于治疗使用阿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