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Regeneron公司药物Arcalyst扩大应用申请遭FDA拒绝(一)
2015-12-23 06:38:25 来源: 作者: 【 】 浏览:1608次 评论:0
2012年7月30日,Regeneron公司药物Arcalyst用于初始降尿酸治疗(uric acid-lowering therapy)预防痛风急性发作(gout flares)的扩大应用申请遭FDA拒绝。FDA要求提供更多的临床数据,包括有关Arcalyst新剂型的化工、制造及控制信息,Regeneron在一份声明中称。
之前,FDA顾问小组对Regeneron公司仅完成的一项为期16周的研究表示了关注,最终一致投票反对批准Arcalyst用于防治痛风的扩大应用申请。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导致的一种疾病,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尿酸盐在关节、肾及结缔组织中析出结晶。在美国,该病影响着约500万~600万人。
Arcalyst,通常称为rilonacept,已获批用于一组罕见遗传性自身炎症性(genetic auto-inflammatory)疾病的治疗,然而该适应症对于Regeneron公司的整体销售仅起到了温和的推动作用。
因此,Regeneron公司急切希望扩大Arcalyst的应用,用于在初始降尿酸治疗(uric acid-lowering therapy)中预防痛风急性发作(gout flares)。
痛风相关药品治疗
降尿酸治疗 
别嘌呤醇 
别嘌呤醇是最常用的降尿酸药物,但许多患者血尿酸不能降至目标值,且存在安全性问题,其最严重副作用为别嘌呤醇超敏综合征(AHS),可致死。康纳(Khanna)发现,肾损害患者AHS发病率为0.41%~0.72%,最常见表现为急性肾衰竭,未校正估计AHS发病率较无肾损害者高3~4倍,校正后,肾损害者AHS发病率仍明显高于无肾损害者,提示别嘌呤醇与急性肾衰竭可能相关。另有研究报告,肾损害、应用利尿剂和血清氧嘌呤醇>100 μmol/L与AHS发生相关,血清氧嘌呤醇30~100 μmol/L为适宜治疗范围。 
尿酸酶 
有报告重组A黄曲尿酸酶(拉布立酶)可用于治疗严重慢性痛风,但其抗原性强、半衰期短,因此顽固性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患者在应用6~12个月后,患者耐受性及药物疗效均较差。 
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试验(RCT阶段)纳入治疗失败的痛风(TFG)患者,予静脉注射Pegloticase(8 mg,q2w)、Pegloticase(8 mg,q4w)或安慰剂。结果为,6个月时q2w、q4w和安慰剂组血尿酸<6 mg/dl的患者分别占42%、35%和0;治疗组痛风石明显消退,3个月和6个月时痛风石完全消失的患者分别占22%和45%。 
随后为期1年的开放延长试验(OLE)纳入完成Ⅲ期临床试验的患者151例,进一步评估Pegloticase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为,除RCT阶段3个月后痛风发作次数和频率持续减少外,OLE与RCT阶段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注射反应和严重不良事件)相似;疗效方面,进入OLE后患者压痛、肿胀关节数、疾病活动和疼痛的整体状况评估持续改善;RCT阶段治疗组至少1处痛风石完全消失者为32例,进入OLE后新增21例;48例RCT阶段血尿酸<6 mg/dl的患者中有43例进入OLE后血尿酸仍<6 mg/dl。OLE证实,TFG患者可长期耐受Pegloticase,疗程延长至1年时风险无明显增加,仍可维持症状改善及血尿酸降低。 
但RCT阶段结果显示,Pegloticase治疗组产生抗Pegloticase抗体(a-PGL)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安慰剂组(88%对15%),且多数血尿酸持续<6 mg/dl的持续有效者滴度<1:2430,而不能维持在6 mg/dl以下的短暂有效者滴度常>1:2430。a-PGL的形成加速了Pegloticase清除而失去降尿酸作用,但a-PGL仅明显降低其血药峰浓度和谷浓度。在短暂有效者中,在治疗5周和8周内失去降尿酸作用的比例分别为80%和90%,当血尿酸水平升高时血清Pegloticase测不到而a-PGL水平升高,但两者无相关性。在q2w和q4w治疗组注射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和40%,其中当血尿酸超过6 mg/dl时出现注射反应和高滴度a-PGL(平均1:28013)者分别占91%和59%,71%患者的注射反应发生于血尿酸无反应后。q2w治疗组中,如血尿酸超过6 mg/dl时即停药可使注射反应减少91%。上述结果提示,a-PGL与血尿酸无反应和注射反应相关,多数注射反应发生在血尿酸无反应之后,因此常规监测血尿酸可预测接受Pegloticase治疗的患者不再获益及注射反应风险增加的时间。 
另外,尿酸酶是否增加氧化应激值得关注。赫什菲尔德(Hershfield)等观察Pegloticase(8mg,q3w)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时发现,高基线血清异前列腺素F2(IsoP) 水平提示顽固性痛风患者的高尿酸血症与高应激状态相关,而Pegloticase治疗导致的低尿酸血症未明显降低IsoP水平,且尿酸水平与IsoP水平不相关,这提示Pegloticase可能不增加氧化应激状态。 
选择性肾小管尿酸转运蛋白1(URAT1)抑制剂 
RDEA594是一种新型选择性肾小管尿酸转运蛋白1(URAT1)抑制剂。临床前毒性研究显示长期应用安全性好且无明显内脏毒性。Ⅰ期临床试验显示,RDEA594(5~600 mg/d,共10 d)安全且有剂量依赖性降尿酸作用。 
RDEA594Ⅱa期试验纳入21例血尿酸≥8.0 mg/dl的痛风患者,随机分为RDEA594组11例(第1周200 mg qd,第2周400 mg qd)、安慰剂组5例及开放标签别嘌呤醇组5例(300 mg qd,共2周)。RDEA594组1例患者因不宜用药退出试验。结果为,RDEA594组服药1周和2周后血尿酸降至6 mg/dl以下者分别为40%和60%,平均下降超过40%,疗效与别嘌呤醇组相当,明显优于安慰剂组,提示RDEA594 200 mg和400 mg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因此被确定用于Ⅱa期剂量-疗效研究。RDEA594组6例患者伴轻中度肾功能不全,在2周后血尿酸至少下降30%,肌酐清除率最低(53 ml/min)者下降40%,提示RDEA594对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治疗有效;尿酸排泄率低的患者在RDEA594治疗后其尿酸清除率和24小时尿的尿酸水平与对照组接近,但无尿酸过度排泄,因此肾结石风险极低;患者对RDEA594耐受性好,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目前RDEA594的Ⅱb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 
痛风发作治疗 
秋水仙碱 
控制痛风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主要是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秋水仙碱和皮质类固醇。目前仅有1项关于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发作的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结果为,治疗48小时后大剂量秋水仙碱(平均6.7 mg)组患者疼痛缓解明显优于安慰剂组,但均出现腹泻。 
最近的AGREE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试验,对184例急性痛风发作患者分别予小剂量(首剂1.2 mg,1小时后0.6 mg,共1.8 mg)或大剂量(首剂1.2 mg,此后6小时内0.6 mg/h,共4.8 mg)秋水仙碱,或安慰剂。结果为,在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和安慰剂组,首剂给药后24小时、32小时疼痛改善[0-10视觉模拟评分(VAS)下降≥2分]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3.
Tags: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FDA批准ARCALYST(列洛西普冻干粉.. 下一篇赛诺菲结核病药物Priftin获FDA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