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抗癌药Anticancer drugs)(一)
2013-08-10 19:30:35 来源: 作者: 【 】 浏览:5021次 评论:0

目前全球各国已批准上市的抗癌药物大约有130 ~150种。用这些药物配制成的各种抗癌药物制剂大约有1300~1500种。(参见陈清奇编著《美国抗癌药物化学合成速查》科学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此外全球正在研究之中但尚未获得批准上市的抗癌新药约有800多种,其中属于小分子的化学抗癌药物约400种(参见陈清奇编著《抗癌新药研究指南》科学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这些抗癌新药将是人类未来20年~ 50年内与癌症抗争的新型武器,也代表了目前人类抗癌药物研究的最高水准。
癌症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有效的抗癌药物的使用,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拥有活下来的希望,目前最为常见的抗癌药物有化疗药物、中药、生物制药、靶向药物等。而且由于基因重组技术于1973年的发明,造成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的蓬勃发展,蛋白质癌症药物的发展也随新技术的开发而进入了新的时代;其中成功研发上市的药物有细胞激素类药物(Cytokine)、治疗用拟人单株抗体(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by)等。抗癌药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抑制骨髓。
目前在抗癌药物根据其治疗特点的不同分为西药和中药两大类。西药中包括化疗和生物靶向治疗药物等,而中药包括临床上常用的方剂药物和中成药。生活环境和方式的变化和人口的老龄化、生存压力的增大等客观因素产生的影响,导致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第一位致死疾病。肿瘤药的销售也水涨船高,保持稳定高速的增长,2006年,抗肿瘤药市场增长率为33.22%,2007年上半年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率为33.86%。抗肿瘤新药不断出现,众多患者在选择上也出现了茫然。在众多抗肿瘤药中,天然植物类抗肿瘤药所占的比重最大,占据了27.0%的份额,其次为抗代谢类肿瘤药,占26.1%。在单品排名前10位的抗肿瘤药中,植物类抗肿瘤药占据了两个席位,为紫杉醇和多西他赛,分别占据了前两位。
自2002年以来,植物类抗肿瘤药年复合增长率为25.5%,低于肿瘤药的平均水平,这与抗肿瘤药近年来新品推出较少、多数产品销量已到平台、主要产品紫杉醇增长速度趋缓有关。相比之下,多西他赛是此类产品中增速最快的产品。
在2007年上半年植物类抗肿瘤药中,紫杉醇以44.1%的份额占据了市场的第一位,多西他赛紧跟其后,占据了39.7%的份额。这两个品种占据了植物抗肿瘤药83.8%的份额,其他品种中,长春瑞滨占据了6.7%,榄香烯占据了3.3%,羟基喜树碱占据了3.2%,其余的品种仅占据了3%的市场份额。
下表列出了全球已批准上市的抗癌药物(注意:资料主要来源于:陈清奇编著《美国抗癌药物化学合成速查》科学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另外也可参加美国MedKoo Biosciences,Inc公司的官方网页所列出的抗癌药物名单和化学结构

肿瘤分型综合治疗体系

抗癌药物肿瘤分型综合治疗体系一直是与手术、放疗并驾齐驱的治疗肿瘤的三大手段之一。最近大量国外文献报告,许多化疗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其死亡的主要机制之一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这一理论与以往化疗芗 多以致细胞毒性而导致肿瘤细胞坏死的机制又有新的突破,并指导产生了一些很有应用价值的新药,促进了有关化疗药物临床试验研究的进展。
联合化疗药物研究:据美国Rizivi报告,用多烯紫极醇和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有可能替代以顺铂为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方案。在I期临床研究中,使用多烯紫杉醇剂量范围是30—40毫克/平方米,吉西他滨的剂量范围是800—1000毫克/平方米,两药均在第1天和第8天给药,21天为一个周期。在26例患者中,27%的病人出现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其发生率与曾应用过的联合化疗次数相关。随后的研究提示,初治病人或既往只接受一次化疗的患者可耐受40毫克/平方米的多烯紫杉醇和1250毫克/平方米的吉西他滨,而不发生明显的非血液学或血液学毒性。研究还发现每3周给予多烯紫杉醇80毫克/平方米和吉西他滨2500毫克/平方米不会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目前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有,多烯紫杉醇和吉西他滨联合化疗与多烯紫杉醇和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比较试验,多烯紫杉醇、吉西他滨和顺铂三药联合化疗试验。
我国吉西他滨临床验证协作组验证结果也显示:在NSCLC治疗中,单药治疗总缓解率为31.5%患者中位生存期为四个半月;吉西他滨合并顺铂治疗,总缓解率为56.1%,中位生存期约九个月。而美国Langer等报告,NSCLC是行之有效的,有效率为30%—50%,不良反应较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化疗明显减少。
单一化疗药物研究:托泊替康为喜树碱的水溶性合成类似物,是一种拓扑酶I抑制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临床前期试验证实,它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某些对其它细胞毒性芗 (如阿霉素、依托泊苷、环磷酰胺和氟脲嘧啶)产生抵抗的肿瘤,对它却比较敏感。欧洲的一项研究表明,92例用其它化疗药物治疗失败的卵巢癌患者接受托泊替康治疗后,缓解率为16.3%,平均缓解期为22周。那些采用多烯紫杉醇、顺铂或碳铂联合化疗无效者,用托泊替康后,其缓解率可达12.9%。另外,托泊替康对小细胞肺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宫颈癌、胰腺癌等均有较好的治疗缓解作用,且与现有的抗肿瘤药只存在较低的交叉反应性,为复发性或难治性肿瘤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
伊立替康(CPT—11)是另种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对于替代氟脲嘧啶(5-FU)治疗失败的转称大肠癌很有应用价值。荷兰Cutsem等对伊立替康与大剂量5-FU灌注治疗进行了比较试验,267例5-FU治疗失败的转移大肠癌病人被随机分为二组,分别接受伊立替康或5-FU灌注治疗。结果显示,伊立替康组病人生存期显著高于5-FU组,前者病人一年生存率为45%,后者为32%。
另外,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郝晓柯教授等合成的前体药物甲氨蝶呤-а-肽衍生物,可对前列腺癌细胞进行专一性攻击杀灭,抑瘤率高达89.5%,从而避免了传统化疗药物对全身组织和细胞的伤害。奖这种前体药物的专一性活化酶有选择地投放于肿瘤所在部位,前体药物进入体内后可以区域特异性地在肿瘤组织部位被活化酶转化为高浓度的活性药物,其细胞毒活性大于前体药物1000倍以上。[2]
主要药品

Abarelix 阿巴瑞克
Aclarubicin 阿柔比星
Adenine 氨基嘌呤
Aldesleukin 阿地白介素
Alemtuzumab阿来组单抗
Alitretinoin阿里维A酸
Asteady 艾舒坦
Alkaloids Sophora Flavescen 苦参总碱
Allopurinol Sodium 别嘌醇钠
Altretamine六甲蜜胺
Amifostine 氨磷汀
Aminoglutethimide 氨鲁米特
Anakinra 阿那白滞素
Anastrozole 阿那曲唑
Arsenic Trioxide 三氧化砷
Asparaginase 门冬酰胺酶
Azacitidine 阿扎胞苷
Bevacizumab 暂无中文名
Bexarotene 蓓萨罗丁
B

Tags: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1/7/7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欧拟批准MabCampath作为一线药治.. 下一篇Lexapro获准维持治疗青少年重度抑..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