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罕见型眼部黑色素瘤-葡萄膜黑色素瘤进行全身治疗的疗效首次得到证实。新研究数据表明,一种由阿斯利康研发的mek抑制剂——试验药物selumetinib具有较好活性,在此间举办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2013年年会上,该药物迎来了一片赞叹,被誉为研究领域的“突破性”成果。asco发言人、黑色素瘤专家、宾夕法尼亚州费城abramson 癌症中心lynn schuchter 博士在对该药进行评论时认为,“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最难治疗的肿瘤之一”。她认为,“这项研究为该病患者带来了真正意义的进展。”schuchter博士预测认为,上述数据将最终对临床实践产生影响,她补充称,“无论药物种类如何,mek抑制剂将最终被用于该疾病的治疗。”
目前,正处于研发检验阶段的这种药物距上市还大约有2年时间。在临床1/2试验中,selumetinib可对多种肿瘤产生活性,阿斯利康正计划迅速开展一项临床3期试验,该试验主要针对kras突变测试呈阳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而同时另一种mek抑制剂已经上市:trametinib(mekinist,葛兰素史克)已刚刚获批用于皮肤黑色素瘤治疗;该药为首种上市的mek抑制剂。然而,在被问及这种上市的mek抑制剂在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的可能应用时,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肿瘤内科医师richard carvajal博士谨慎表示,“最佳途径就是招募此类患者进行临床试验”。
“极其出色”的缓解率
在新闻简报会上,carvajal博士对selumetinib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探讨,他将于今天晚些时候的会议上进行发言。他表示,该试验中的所有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均未曾接受过治疗,90%的患者存在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为9至12个月。他表示,由于通过放射极难观察到该病患者瘤体出现萎缩结果,因此这些结果“极其出色”。他认为,事实上,在过去10年间曾进行了8项临床试验,分别对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行了考察,在相关的157例患者中,仅发现两例患者瘤体出现明显萎缩。carvajal博士报告称,在该试验中共有48例患者接受了selumetinib治疗:其中50%患者瘤体出现萎缩,15%的患者瘤体明显萎缩。
相反,在试验对照组接受替莫唑胺(temodar, 默沙东)治疗的50例患者中,无一例患者未出现明显的瘤体萎缩。carvajal博士解释称,替莫唑胺为常规治疗皮肤黑色素瘤的长期药物,由于目前尚无常规的葡萄膜黑色素瘤治疗方法,因此将之用于葡萄膜黑色素瘤治疗“似乎是个明智的选择”。selumetinib治疗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得到了显著提高,达15.9周,与替莫唑胺组换的的7周时间相比,该结果提高了一倍多(风险比, 0.46; p = .0003)。此外,selumetinib组的总生存期相关数据也较好(10.8个月 vs 9.4个月, p = .4),尽管该结果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
华盛顿特区georgetown lombardi综合癌症中心的黑色素瘤临床医师michael atkins博士认为,“这一重大突破应归功于科学和肿瘤分子分析结果”。michael atkins博士未参与该研究。 他解释称,“全身性疗法首次被证明可成功用于眼部黑色素瘤患者治疗。到目前为止,该病几乎都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他补充表示,“这项研究不仅为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打开了大门,也为更为强效的mek抑制剂检测、基于mek抑制剂的联合疗法,以至针对携带高危特征肿瘤患者进行的mek抑制剂辅助用药检测带来了希望。”
进一步的研究
carvajal博士总结认为,研究证明了该治疗手段的有效性。mek抑制剂可通过抑制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而发挥作用。许多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存在gnaq及gna11变异,该变异会活化mapk通路,令细胞生长失控,因此,阻断此类患者的mapk通路将有望取得临床获益。然而carvajal博士对medscape医学新闻记者说道,从目前得到的试验结果来看,尚“不明确”药物取得临床获益时需要在何处发生遗传变异。他表示,该领域仍需进行大量工作。接下来将进行一项大型的国际性临床试验,该试验将由国际罕见癌症倡议组织,在试验中,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将随机接受trametinib或trametinib联合另一种试验药物方案进行治疗,该试验药物同样为一种作用于相同通路的akt抑制剂。
目前针对selumetinib还进行了其他工作。该药对多种不同肿瘤均具有活性,在asco会议期间,将会发布针对黑色素瘤 (摘要9004及9068),存在kras突变的晚期结直肠癌(摘要3587)的相关研究结果,此外还将发表针对化疗后转移性胰腺癌患者(摘要tps4145及4104)的研究结果。一项针对selumetinib用于kras阳性突变患者的临床2期研究曾取得了积极效果,该研究在去年的asco会议上成为一大亮点,并得到发表。针对该适应症的研究现已进入临床3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