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4届美国临床肿瘤年会上,由组委会特别公布的1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西妥昔单抗(cetuximab,爱必妥,Erbitux)联合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用于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并且证实,西妥昔单抗是第1个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时可以使所有组织学亚型肺癌患者都能显著延长生存期的靶向治疗药物。
在全世界范围内,肺癌是男性人群中第1位癌症死亡原因,是女性人群中第2位癌症死亡原因。每年大约有975,000名男性和376,000名女性死于肺癌。肺癌中,约80%为非小细胞肺癌,而大多数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得到诊断时疾病已经处于难治的进展期。在5年生存率方面,相对于肠癌的65%、乳腺癌的89%和前列腺癌的99%而言,肺癌只有16%左右。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是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化疗方案为标准方案。但是,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人的正常细胞,而且所有化疗的不良反应很大,患者常常不能耐受。
在第44届美国临床肿瘤年会上发布的这项重要的,有多个国家参与的III期临床研究(FLEX研究)中,纳入1100多例患者,其肿瘤包括了非小细胞肺癌中所有的组织学亚型(鳞状细胞癌和腺癌),且为被临床评价为IIIB期或IV期的肺癌患者(94% 为临床IV期的患者)。其中,17%的患者ECOG评分为2分,即预后相对较差的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1组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联合治疗组,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的治疗;另1组为化疗组,接受单纯化疗方案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在一线治疗方案中,接受了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对比于单纯化疗组,联合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延长了1.2个月(10.1个月 对 11.3个月)。同时,在临床应用当中,西妥昔单抗的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容易控制。
FLEX研究数据也证实了之前完成的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结果,显示在化疗基础上加用西妥昔单抗后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并且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作为这项临床研究的牵头人,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临床肿瘤专家Robert Pirker教授称,“这一研究结果的公布非常激动人心,因为它代表了10年以来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面取得的一个非常重大的进步!”他说,“这一临床研究结果将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无论患者的肿瘤属于哪种组织学亚型都会从新的治疗方案中获益,这也将成为一线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标准!”
默克公司肿瘤副执行官Wolfgang Wein博士说,“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西妥昔单抗独特的药物特性和出色的临床疗效以及默克公司肿瘤事业的发展 。”
据介绍,西妥昔单抗是1种IgG1单克隆抗体,它能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特异性结合,阻断内源性配体介导的EGFR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此前该药已经在一些国家获准用于结直肠癌和头颈部肿瘤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