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将为您盘点全球获批了哪些类型的基因治疗产品,以及各类型下具体上市产品的适应症批准情况。
全球市场规模概况
基因治疗以及其他以基因转录和翻译为目标的方法(如干扰RNA)是疾病治疗的新兴手段,并且伴随着嵌合抗原受体CAR-T技术的出现开创了基于细胞和基于基因的医学治疗新时代。
基因治疗是将核酸作为一种疾病治疗的药物,已被应用于多个疾病治疗领域,尤其是恶性肿瘤和罕见病。据eva luatePharma预测,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以及核酸疗法的全球市场规模将以高达65%的年复合增长率迅速增长,自2017年的10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440亿美元。
全球上市基因治疗产品已达20余种
随着基因治疗发展,基因治疗产品采用的载体安全性和有效性逐渐提升,陆续有多款基因治疗产品获批上市,
全球已有20多个基因治疗产品上市(其中2个产品目前已撤市),产品类型涉及寡核苷酸类、溶瘤病毒、CAR-T疗法、干细胞疗法以及其他基于 细胞的基因疗法。
核苷酸类基因疗法
核苷酸类基因疗法涉及疾病领域主要包括基因遗传性眼部疾病、代谢障碍以及神经退行性病变等。
全球最早上市的核酸类药物是福米韦生钠(Vitravene®),是一种反义寡核苷酸。
该产品是由Ionis Pharma(原Isis Pharma)和诺华联合开发,于1998年和1999年先后获美国FDA和欧盟EM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HIV阳性患者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Vitravene®包含21个碱基的硫代磷酸酯寡聚脱氧核苷酸,其5’端附近具有CpG基序,可特异性靶向IE-2 mRNA,从而阻断巨细胞病毒的复制。但由于市场需求低迷,该药物于2002年和2006年先后在欧盟国家和美国撤市。
哌加他尼钠(Macugen®)是由Eyetech和Pfizer研发的聚乙二醇化的修饰性寡核苷酸,最早于2004年在美国获批上市。该产品能够靶向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亚型),用于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去纤核苷酸钠(Defitelio®),为聚脱氧核糖核苷酸钠盐,具有纤溶特性,能提高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凝块的酶活性,增加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血栓调节蛋白表达,减少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该药由Jazz研发,于2013年首次获EM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肝窦阻塞综合征/静脉闭塞性疾病(SOS/VOD)伴随造血干细胞移植后(HSCT)肾或肺功能障碍。
米泊美生钠(Kynamro®)由Ionis Pharma和Kastle研发,是第2代反义寡核苷酸,是载脂蛋白B-100(ApoB-100)合成的寡核苷酸抑制剂。ApoB-100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及其代谢前体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载脂蛋白,该药物通过与编码ApoB-100的mRNA序列特异性结合,导致该mRNA降解,从而抑制ApoB-100的转录翻译。2012年,因心血管和肝脏副作用,欧盟EMA拒绝Kynamro®的上市申请,后于2013年作为孤儿药在美国获批上市,用于辅助治疗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但存在黑框警告。
依特立生(Exondys 51®)是Sarepta Terapeutics公司研发的反义寡核苷酸,于2016年9月19日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确诊DMD基因发生51外显子跳跃基因突变的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该产品能够与DMD pre-mRNA的51号外显子结合,导致在mRNA形成过程中,51号外显子被切除,从而避免因该外显子发生跳跃突变而产生内部截断的肌营养不良蛋白。
Biogen公司研发的反义寡核苷酸Spinraza®是全球首个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精准靶向治疗药物,最早于2016年12月23日获美国FDA批准上市,随后在欧洲、日本以及中国获批上市。SMA患者正是由于SMN蛋白水平不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发生变性,进而导致肌无力、肌萎缩。该药物可通过鞘内注射给药,直接将药物输送至脊髓周围的脑脊液中,通过增加SMA患者脑脊液中完整长度的SMN蛋白水平,从而使患者获益。
Ionis Pharma公司研发的另一个反义寡核苷酸药物Tegsedi®,于2018年先后获欧盟EMA和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遗传性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hATTP)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病成人患者。
同年8月,同适应症的RNAi疗法药物Onpattro®在美国获批上市,由Alnylam和Sanofi研发。该药物包含双链干扰小核糖核酸(siRNA)。Tegsedi®和Onpattro®都是通过靶向转甲状腺素蛋白(TTR)的mRNA水平,干扰TTR的RNA水平,从而阻止肝脏中TTR蛋白的产生,减少周围神经中淀粉样沉积物的积累,从而改善和控制疾病。
基于腺病毒或腺相关病毒载体的基因疗法
基于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产品涉及的疾病领域更加广泛,目前上市产品获批适应症包括头颈癌、家族性脂蛋白脂肪酶缺乏症、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以及脊髓性肌萎缩症。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Gendicine®/今又生®)是由深圳市赛百诺公司研发的携带有野生型p53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可通过表达抑癌基因p53,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上调多种抗癌基因和下调多种癌基因活性,从而瀑布性增强抑癌作用,特异地引起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从而实现杀伤肿瘤的目的。该药为瘤内注射剂,于2003年在中国获批上市,主要用于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是全球首个抗肿瘤基因治疗产品。
Glybera®是由荷兰UniQure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腺相关病毒的基因疗法,于2012年获EM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家族性脂蛋白脂肪酶缺乏症。Glybera®的销售许可证于2017年10月28日到期,但UniQure公司并未重新申请销售许可。
Luxturna®是由罗氏旗下Spark Therapeutics公司开发的基于腺相关病毒(AAV)的基因疗法,于2017年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双等位基因RPE65突变造成的视力丧失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该药是一种携带正常RPE65基因的非复制型重组2型腺相关病毒载体(AAV2),通过视网膜下注射,让患者视网膜部位细胞表达正常的RPE65蛋白,从而改善患者视力。
Zolgensma®是由Novartis公司旗下AveXis公司开发,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已于2019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该药物含有递送人野生型SMN基因的腺相关病毒9型(AAV9)载体,而AAV9能够跨越血脑屏障,因而该药物可直接被递送至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元,增加体内SMN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治疗SMA。
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