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正常造血干细胞表达高, AML LSC上CD47高表达者预后差;用抗CD47的单抗封闭该抗原,可以增加AML LSC 被吞噬细胞吞噬,抑制AML LSC在动物体内的植入。所以CD47可能成为新的靶向治疗靶点。
(三)疫苗治疗
疫苗治疗是指给患者注入白血病抗原,以激发其体内的特异性抗白血病免疫反应。早期的白血病疫苗主要是用放射线照射或其它方式灭活白血病细胞后而成,或将白血病细胞溶解物与卡介苗等免疫佐剂联合应用。近年来多种疫苗受到广泛研究,如修饰的白血病细胞疫苗、APC疫苗、多肽疫苗、核酸疫苗、全蛋白疫苗、白血病细胞溶解物疫苗、抗独特性抗体疫苗、重组病毒疫苗、细菌疫苗等。
1. 细胞疫苗
(1) 白血病细胞疫苗
自体或异体来源的肿瘤细胞灭活后联合卡介苗(BCG)、IFN或GM-CSF等佐剂,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Mathe G等,2001),Sakurai's研究小组已证实疫苗治疗后AL的晚期复发减少。由于白血病细胞不是功能完整的APC,因此很多研究通过增强白血病细胞的第1、2信号系统,使之成为功能完整的APC,称为修饰后的白血病细胞疫苗;如将共刺激分子(如CD80分子)基因、MHC分子基因、一些细胞因子基因如TNFa、IFNg、GM-CSF、IL12、IL2等转移入自体或一定HLA位点的异基因白血病细胞,使其成为功能完备的APC。I期临床试验显示,CD154转染的白血病细胞疫苗可诱导抗白血病细胞免疫反应,尚可增加Fas 诱导细胞凋亡的敏感性,从而直接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CD154转染的白血病细胞疫苗治疗的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Kipps TJ ,2002)。
几份份临床试验显示,自体白血病细胞联合分泌GM-CSF 的白血病细胞疫苗治疗AML有肯定的疗效。(Zhang WG等( 2005 )报告该疫苗治疗难治复发的AML后 4/25 获得CR, 5/25获得 PR。 Ho VT等(2009)报告了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高危AML或MDS患者在allo-HSCT后早期采用该疫苗免疫治疗,治疗后可检测出抗白血病免疫反应,而GVHD没有增加,中位观察26 (12-43)月,9/10例完成了免疫治疗的患者持续完全缓解,6例长期持续完全缓解者的可溶性NKG2D 配体明显下降,3例患者CTL的 NKG2D 转为正常。美国Johns Hopkins (Borrello IM, 2009)的II期临床试验显示,先采用自体白血病细胞与分泌GM-CSF 的K562细胞免疫AML患者,然后收集其自体淋巴细胞与自体造血干细胞一起移植。 54例AML患者28例在移植前接受了疫苗 (52%),全部CR患者的3年RFS 为 47.4%, OS 为57.4%;而 28例接受疫苗患者的 RFS 和OS 分别为61.8%、73.4%; 移植后对自体白血病细胞DTH阳性反应者的3年RFS为100%,而阴性者仅为48%;69%接受疫苗者的WT1 下降,其3年RFS 为61% ,而WT1不下降的3年RFS 为0%。Smith BD等(2010)对19例伊马替尼(IM)治疗后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但仍然有MRD的CML患者,除继续予以IM治疗外,再加用K562+GM-CSF疫苗治疗;免疫治疗前患者接受IM治疗的中位时间为 37 (13-53)月,免疫治疗组的BCR-ABL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3), 13/19例患者在免疫治疗后BCR-ABL明显下降,7例BCR-ABL检测不到,其中8例在免疫治疗前白血病负荷进行性增加。
Hus I 等(2008)报告采用B-CLL疫苗治疗的结果,将患者自己的107 PBMNC (平均含78.56% 的CD19+/CD5+ 白血病细胞)照射后皮下注射给患者,开始每周1次共4次,以后改为每2周1次共8次 ; 8/17例患者在开始2次免疫时加入BCG;免疫治疗后5/17例患者的血WBC下降>25%, 5/17 患者的病情稳定,7/17 无效,淋巴细胞倍增时间增加;含BCG的疫苗治疗后CD3+ CD3+/CD4+、 CD3+/CD8+ T 绝对值增加,但是临床疗效无增加;免疫后血液单核细胞分化DC的吞噬功能增加 (p=0.006)。
大多数肿瘤相关抗原免疫原性弱,难以引起产生亲和力强的CTL。为了增加白血病细胞的免疫原性,Ingram W 等(2009)将表达CD80 (B7.1) 及IL2 的慢病毒(lentivirus)转移到AML细胞中(LV-CD80/IL2 AMLs),发现LV-CD80/IL2 AMLs刺激后自体T、NK、Treg细胞增加很少,但可增加自体及异体CD8+、NK细胞对AML的杀伤活性。
(2) APC疫苗
APC具有丰富的第一、二信号系统分子,可将白血病抗原负载给APC形成APC疫苗。DC是功能最强的APC,用GM-CSF、IL4等细胞因子培养CR期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或骨髓细胞可获得大量的DC,白血病抗原可以基因、多肽、蛋白、细胞溶解物,甚至完整细胞的形式负荷给DC (Westermann J,2000;Yasukawa M,2001;Champlin RE,1997, Charbonnier A,1999;Muller L,2001;Fujii S, Shimizu K等, 2001;Tanaka Y,2002;Han P,2002)。Laskowski等(2003)用bcr-abl 多肽负载的DC治疗CML患者,免疫后可检测出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Hus I 等(2008)还报告将B-CLL溶解物负载给患者自体DC,然后治疗12例0-2期早期B-CLL患者,免疫8次,共7.4´106 DCs细胞;免疫治疗后5/12例患者的 CD19+/CD5+ 白血病细胞下降;有临床疗效者,血浆 IL-12升高, CD4+CD25(+)FOXP3+ T 下降。用WT1 mRNA负载的成熟DC作疫苗治疗CR期的AML正在 I/II期临床试验中,初步结果显示联合mRNA及白血病细胞溶解物负载DC的效果比单用mRNA或白血病细胞溶解物的疗效好。采用白血病细胞来源的热休克蛋白(HSP)作抗原的免疫原性比白血病细胞溶解物强,可望获得更好的疗效。
约20-60% AM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经培养后能分化为成熟DC,一些免疫排斥抗原如RHAMM 、PRAME在大多数患者的成熟DC表达增强,具有迁移诱导CTL 的能力。几份临床试验显示,用cml来源的DC疫苗治疗CML-CP患者,可诱导出CTL及迟发性对抗原特异性的皮肤反应,导致骨髓及血液中的bcr-abl阳性白血病细胞下降。Westermann J 等( 2007) 用cml患者自体白血病DC治疗了10例格列卫或IFNa治疗不能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的CML-CP患者;白血病DC治疗后,4/10例达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或分子生物学缓解。另2份临床试验用外周血白血病DC免疫治疗CR期AML患者,可检测出Th1类因子增加及CTL,但临床疗效不太好 (Li L 等, 2006;Roddie H 等, 2006)。CD40L 刺激ALL细胞可恢复其抗原递呈功能,增加白血病抗原的免疫原性。 Luczynski W等(2009)用CD40L和IL4培养25例儿童B-ALL细胞,然后检测其22种抗原mRNA水平和共刺激分子水平,显示CD40L可刺激ALL细胞的 PNPT1, PMPCB, HMMR/RHAMM, BSG 及ERCC1LAA抗原表达上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