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白血病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各类免疫治疗方法(二)
2017-11-08 03:47:45 来源: 作者: 【 】 浏览:3282次 评论:0
003;童春容等,待发表)。Arai S等(2007)报告的I/II临床试验也证实自体CIK治疗对恶性血液病的疗效;auto-HSCT前患者为复发的何杰金氏淋巴瘤(HL)、多发性骨髓瘤(MM)或AML ,9例为高危HL,4例 MM;13例在移植后第42–63天接受自体CIK输注,中位CIK 细胞数为0.9´108 /公斤体重 (0.2–2´108/体重);+ 180天时4例高危HL及3例MM未复发。 DC-CIK对格列卫治疗后长期残留的白血病标志也有效;患者或供者来源的DC-CIK对allo-HSCT后白血病复发的防治也有很好疗效,一些对DLI无效者采用DC-CIK也有效,且安全,无严重GVHD发生(Ginna G. L.等, 2006;Wang JB 等,2008;2009)。DC-CIK治疗后11/18例(61%)的早期血液学复发患者获得完全缓解,5/6例的残留白血病标志消失(Wang JB 等,2008)。
3. NK细胞
两份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供者NK细胞输注对半相合allo-SCT后AML的防治有一定作用,且不加重GVHD(Passweg JR, 2004;Koehl U,2004)。Curti A.等 (2007)报告了NK细胞治疗AML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31例高危AML患者接受了半相合allo-HSCT,其中8例供受者KIR与配体不相合者在在化疗后输注供者NK细胞,中位输注NK细胞3.6 x 106/公斤体重 ,CD3+ T 细胞<1x105/公斤体重,NK细胞输注后予以IL-2治疗;NK治疗后PR患者获得CR并持续6月,2/4例进展期患者的白血病持续,1例死于细胞降低,3例CR期患者稳定(分别观察 5、3、4月)。Gentilini C.等(2007)比较了不同NK细胞在allo-HSCT的作用,对17例接受纯化的CD34细胞半相合allo-HSCT的患者,在allo-HSCT后2天输注磁珠纯化的供者NK细胞8.3x106/公斤体重,其中7例输注IL2激活的NK细胞7.2x107/公斤体重;另18例接受去CD3/CD19细胞的半相合allo-HSCT;接受IL2激活NK细胞的患者在移植后第一个月NK及T细胞比其它患者更低 (p=<0.05);在输注NK 细胞组CD4+ T 恢复更快,但在去 CD3/CD19 组的NK细胞恢复更快更持久,两组的GVHD发生率及程度相似。
Vey N等(2009)报告了用抗KIR2DL1/2/3抗体1-7F9/IPH2101治疗完全缓解期AML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共23 例入选,中位年龄71岁 (61-79),CR后巩固1-6疗程,肝肾功能正常,NK细胞上表达KIR2DL1/2/3;IPH2101剂量逐步增加(0.0003、0.003、 0.015、0.075、0.3、 1、3 mg/公斤体重);治疗后中位追踪47周, 21 例可评价,存活11例,15例复发, 10例死亡,6例CCR。
最近的研究显示,采用IL15联合分泌Il21的人造APC(aAPC) 培养NK细胞4周, NK细胞可增加91,566倍, NK细胞表达CD16及NKG2D 水平更高, 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比新鲜NK细胞更强,ADCC作用更强(Denman C J 等,2009), 可望今后用于治疗白血病,改善NK细胞的疗效。
3. 白血病特异性CTL治疗
由于CTL是主要的抗恶性肿瘤细胞,很多学者在体外大量培养白血病特异性CTL来治疗白血病,但大多数尚在实验室研究阶段。
EBV-CTL输注防治EBV相关性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的疗效较好(Rooney CM等,1998; Gustafsson Å等,2000; Comoli P等,2002;Haque T等,2002;Karin C.M等,2003; Comoli P等,2004)。Frederik J.H等 (1999)报告,用HLA相合供者的淋巴细胞培养出CML的CTL,然后输注给1例allo-HSCT后复发且进入加速期的患者,输注后患者达到细胞遗传及分子遗传的完全缓解。新西兰Leiden大学的研究者用患者自体白血病特异性CTL治疗8例移植后复发的白血病患者, 1/8例仅用CTL治疗获得CR,1/8例CTL联合DLI获得CR (Marijt E等, 2007)。
一些体外或动物试验显示出可能有效的CTL治疗方法。DC 是功能最强的APC,白血病细胞培养后可成为DC,同时递呈内部的白血病抗原给T细胞,产生CTL;也可用白血病患者的正常单核细胞或造血干祖细胞培养DC,将患者的白血病抗原负载其中,再用DC产生CTL;Schmetzer H.等(2007)的研究显示用正常细胞DC诱导CTL比白血病DC诱导更有效。有研究显示,先将白血病细胞用紫外线及单抗处理,如为髓系白血病用抗CD33单抗(Myelotarg), B-CLL用抗CD20 或CD 52 单抗,将处理后的白血病细胞与DC共培养后,再刺激T培养产生CTL(Duncan CJ.等, 2007)。 Lei Z. 等(2009)将DC与CD34+CD38-的AML细胞融合诱导产生的CTL可杀伤AML前体细胞。将IL 21基因转移至CD8+ T细胞或应用IL 21培养CD8+ T细胞,或与其它r链细胞因子如IL2、IL7、IL15联合培养,可增加抗白血病中心记忆CTL的频率,并增加其抗白血病活性(Zhao MF等, 2009;Kaka AS等, 2009)。在小鼠体内针对受者mHag的 CTL可消除白血病,比肿瘤抗原免疫的疗效好,美国Fred Hutchinson 癌症研究中心正在进行ACC1或ACC2-CTL的I/II期临床试验。
4. NKT细胞治疗
动物试验显示,NK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与某些类型的癌症有关, a-GalCer–刺激的NKT 细胞在体外可通过激活NK细胞及IL2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在动物体内应用 -GalCer可介导肿瘤的消退。I期临床试验显示直接应用a-GalCer或a-GalCer负载的DC后, NKT细胞及NK 细胞水平暂时下降,血浆细胞IFN-γ、 IL-12因子暂时升高,T细胞增加,NK细胞活性增强;大多数患者有炎症症状;a-GalCer负载的DC比单独应用a-GalCer的疗效好,虽然目前尚不能评价其临床疗效,但其免疫反应显示出NKT细胞治疗肿瘤的良好前景(Motohashi1 S & Nakayama T, 2008)。Chang DH.等(2005)采用αGalCer负载的DC静脉注射治疗了5例晚期癌症患者,全部患者血液的NKT细胞增加>100倍,持续可达6个月;NKT细胞的激活与血清IL12 p40及IFNγ诱导的蛋白10 有关;此外αGalCer负载的DC注射后也导致CMV-CD8+ CTL增加。
NK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与IFNγ有关,是通过激活APC、上调其CD40L并产生IL12,增强NK细胞及CTL 细胞活性来杀伤肿瘤细胞;而不是直接杀伤肿瘤;NK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还与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有关。
一些学者研究了如何增强NK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Morris ES 等(2005)的动物试验显示,G-CSF 及FMS-样洛氨酸激酶3配体(Flt-3L) 嵌
Tags: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FDA更新批准口服抗凝血剂Xarelto.. 下一篇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分子靶..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