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托伐普坦片Samsca(Tolvaptan Tablets)(三)
2013-07-14 20:26:23 来源: 作者: 【 】 浏览:5499次 评论:0
/ 天。尿素可引起渗透性利尿,增加自由水排泄。副作用为口感不好难吃。慢性有症状的低钠血症的治疗措施为补充钠和襻利尿药增加自由水的排泄。应当注意的是:血 [Na + ] 纠正速率不要超过 1mmol/(L ·小时) ;肾水丢失速率为 250ml/ 小时。
(3)失钠性低钠血症的治疗常见于胃肠道和肾脏丢失钠。此种情况同时有水丢失,但钠丢失多于水丢失,故引起失钠性低渗状态而导致血容量不足和末梢循环衰竭。这种情况因水和钠都丢失,因此,不会导致脑细胞内外渗透压不平衡,故无神经受损和颅高压症状。治疗主要是补钠。轻度者只口服盐水或氯化钠片即可,同时饮水,使血容量得到恢复。严重者则静脉补充生理盐水或高浓度盐水。身体缺钠量 ( 或应补钠量 )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缺钠量 (mmol)=( 正常血钠-病人所测血钠 )×0.6×病人体重。 1g氯化钠=17mmolNa+,据此可以算出应补充生理盐水或高浓度盐水的毫升数。男性总体水按体重的60%;女性按体重的50%计算。应当注意的是此类病人不可输给葡萄糖水,否则会加重低钠血症。
在补钠补水的同时,下面几点应予注意:
①病因治疗:去除病因可使缺钠、缺水得到更快的纠正;
②上述公式所计算出的缺钠只是粗略估算。在第1个24小时内,先补给计算出来缺钠量的 1/3 ~ 1/2 较为安全,然后根据治疗效果,并监测血压、皮肤弹性、神志、血尿渗透压和血钠浓度作出判断,将剩余的缺钠量补给;
③上述公式中不包括可能存在的等渗液丢失。例如,腹泻患者可以丢失5L等渗液,后因饮水及生理上保留3L水而引发低钠血症。用公式估算的Na+量只有3L游离水,则仍缺2L等渗的 Na + 和水;
④血浆钠浓度不能反映总体钠的丢失;
⑤如同时有缺钾,须同时补给。 K+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内钠流向细胞外液,有利于细胞外 Na + 的升高和血浆渗透压提高;
⑥为避免过多 Cl-输入,可在部分等渗液中加入 16M 乳酸钠或碳酸氢钠(重碳酸钠)溶液,有利于同时存在的代谢性酸中毒的纠正;如果患者已发生循环衰竭,提示缺钠严重。此时除补给盐水外,应及时补给胶体溶液以扩容,如输给血浆等。切记不可单独用升压药或血管扩张剂,对改善末梢循环有害而无效。只有在补钠和输血浆扩容,血压仍不上升时方可采用。
(4)稀释性低钠血症的治疗:本症主要原因是肾脏排泄功能障碍和心、肝、肾功能受损而导致水钠在体内潴留,故治疗措施主要是限制水的摄入和利尿以排除自由水。症状轻者只要适当限制水摄入量。心、肝、肾病人稀释性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患者总体钠不减少,往往是过多,其总体水也过多,常有水肿、胸腔积液或腹水,但总体水大于总体钠。
这类病人治疗比较困难。纠正低钠血症给予钠盐可加重水肿;纠正总体水过多用利尿药则可加重低钠血症,而过分限水病人不易接受。原则上每天摄入水量应少于每天尿量和不显性失水量之和。可适当使用襻利尿药以增加水的排泄,因为襻利尿药可抑制ADH对集合管的作用,使水重吸收减少;但用过多襻利尿药可加重钠的丢失。这类病人除了限水外,同时也要限钠,一般每天氯化钠摄入量不超过3g。由精神性多饮和 SIADH 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严格限制水的摄入和使用襻利尿药,在治疗急性低钠血症的治疗措施可以选用。
2.3 科学依据、临床意义和定位
精氨酸加压素(AVP)是一种神经肽激素,由下丘脑的视丘核生成,并由垂体后叶分泌至血液内。 AVP有两种类型的受体,V1受体和V2受体,其可引起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肝脏糖原分解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在内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变化,并能调节人类记忆、学习和各种其他行为。此外, AVP 在体液调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V2受体对肾集合管的影响)。在肾脏中,当AVP与V2受体相结合后,可加强肾脏对游离水的重吸收作用。细胞环腺苷酸浓度的增加和水通道蛋白-2经主动运输从细胞内囊泡转运至顶端质膜中两种作用可增强此作用。
心力衰竭(HF)、肝硬化、肾功能损伤或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症(SIADH)的患者,由于其体内AVP分泌不足,可能会导致其体内储水过剩或排水不足。进而这些患者可能会发展为不明原因的电解质失衡,尤其是低钠血症。常规利尿剂可能会加剧此类患者体内电解质的流失,进而加重患者的低钠血症或造成其他电解质失衡疾病,并最终导致神经和心脏方面并发症的出现。由于AVP V 2受体拮抗剂在不影响患者体内电解质平衡的前提下,可促进患者体内游离水的排泄,所以临床上使用其治疗低钠血症或液体潴留。
除以上提到的体液潴留障碍外,AVP V2受体拮抗剂对多囊性肾病(PKD)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PKD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有证据明确指出, cAMP在囊肿的生成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 AVP V2受体途径是cAMP在肾集合管中积累的重要途径,因此, V2受体拮抗剂可能为有效治疗 PKD 的药物。
20 世纪 70 年代,第一个肽类V2受体拮抗剂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能有效保纳排水,而在人体却产生弱的V 2受体激动作用,且口服生物利用度差,限制了其应用。 1993年,Ohnishi 等人首先报道了口服非肽类选择性V 2受体拮抗剂,并在健康人体内产生了水排泄作用。
目前的研究集中于4种非肽类药物,它们均是 benzazepine 或 2- 羟基吲哚(oxindole)的衍生物,其中考尼伐坦(conivaptan)是联合的V 1a /V 2受体拮抗剂,利希普坦(lixivaptan)、托伐普坦(tolvaptan)及 SR-121463 是选择性V2受体拮抗剂。这些药物均是细胞色素 P450 3A4 (CYP3A4)系统抑制剂,其中考尼伐坦作用最强。 2005 年12 月,考尼伐坦被FDA批准用于治疗等容性低钠血症,虽然它口服有效,但为了避免产生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 FDA 规定将其制成注射剂型,并仅限于院内短期使用。而托伐普坦作为一种强效、高选择性、口服起效的非肽 AVP V2受体拮抗剂,临床试验证明了其长期用药的安全性,虽然其药效不如考尼伐坦,但其安全性更胜一筹,且适合口服用药,这就大大方便了患者的使用,尤其适合门诊患者使用,因此,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托伐普坦会替****尼伐坦成为新的治疗低钠血症的一线用药。
2.4 临床安全性评价
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托伐普坦有对人类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副作用多见于口渴和口干。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单独口服 30mg 托伐普坦后,其肾血流动力学、尿钠或钾排泄、血浆电解质或神经元介质系统没有变化。在 ACTIV in CHF试验中,有85%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服用托伐普坦(30 、60或90mg )得患者出现口渴的情况最多。托伐普坦不造成患者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肾功能恶化或出现血清钠水平的异常情况。在低钠血患者的剂量调整临床试验中,服用托伐普坦和安慰剂的患者在发生副作用方面无区别。
3 品种特点
3.1 药代动力学
托伐普坦的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以健康人群为受试群体。试验中,受试者一次性口服 480mg 托伐普坦或一天之内多次用药总剂量达 300mg 。试验发现,随着剂量的升高,药物的药 - 时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升高。然而,当口服剂量≥ 60mg 时,药物的 Cmax 并随着剂量的上升而缓慢上升。托伐普坦的药代动力学具有定向性特点,其S-(-)和R-(+)对映体的稳定
Tags: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凡德他尼(vandetanib)片使用说明 下一篇INVOKANA(canagliflozin)片为2型..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