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蛋白一样,存在免疫原性的潜能。用或一种双抗原放射免疫分析或一种ELISA方法分析对西妥昔单抗的免疫原性反应。由于分析性能和采样时间的限制,未能适当测定接受Erbitux患者抗体发生的发生率。可评价患者中检出5%(49/1001) 非-中和抗-西妥昔单抗抗体对Erbitux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无明显影响。
抗体形成的发生率是高度依赖于分析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此外,某个分析观察到抗体阳性的发生率(包括中和抗体)可能受几种因子影响包括分析方法学,采样处置,样品采集时间,同时用药,和所患疾病。由于这些理由,比较对Erbitux抗体的发生率与对其它产品抗体发生率可能是误导。
7 药物相互作用
进行一项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其中Erbitux与依立替康联合给药。没有Erbitux和依立替康间无任何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的证据。
8 特殊人群中的使用
8.1 妊娠
妊娠类别C
在妊娠妇女中没有适当和对照良好的Erbitux研究。根据动物模型,EGFR在控制产前发育中有牵连和在发育中胚胎的正常器官形成,增殖,和分化中很重要。已知人类IgG跨越胎盘屏障;所以,Erbitux当给予妊娠妇女可能从母亲传送至正在发育的胎儿,并有致胎儿危害的潜能和。在妊娠期间只有潜在效益正当大于对胎儿潜在风险时才应使用Erbitux,妊娠食蟹猴在器官形成阶段时(妊娠20–48天[GD])每周用0.4至4倍推荐人用剂量的西妥昔单抗处理(根据体表面积)。从处理母兽在GD 49在羊水中和在胚胎血清中检测到西妥昔单抗。在子代中无胎兽畸形或未发生其它致畸效应。但是,胚胎致死性显著增加和在剂量接近1.6至4倍推荐人用西妥昔单抗剂量(根据总体表面积)发生流产。
8.3 哺乳母亲
不知道Erbitux是否被分泌至人乳汁。IgG抗体,例如Erbitux,可能排泄入人乳汁。因为许多药物被排泄入人乳汁和因为哺乳婴儿来自Erbitux严重不良反应的潜能,应做出决策是否终止哺乳或终止药物,考虑药物对母亲的重要性。如哺乳中断,根据西妥昔单抗的平均半衰期[见临床药理学(12.3)],不应早于末次剂量Erbitux后60天恢复哺乳。
8.4 儿童使用
尚未确定Erbitux在儿童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在儿童人群中研究西妥昔单抗的药代动力学。
8.5 老年人使用
在5项晚期结肠直肠癌研究中1062例患者接受Erbitux与依立替康或Erbitux单独治疗,其中363理患者是65 岁或以上。这些患者和较年轻患者间未观察到安全性或疗效总体差别。
在有头颈部癌患者中进行Erbitux的临床研究未包括足够数量年龄65和以上受试者以确定他们的反应是否不同于较年轻受试者。208例有头颈部癌患者接受Erbitux与放疗,其中45例患者是65岁或以上。
10 药物过量
在1例患者给予最大单次剂量Erbitux是1000 mg/平方米。这例患者报道无不良事件。
11 一般描述
Erbitux(西妥昔单抗)是已知重组,人/小鼠嵌合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地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细胞外结构区结合。西妥昔单抗是由一种鼠类抗-EGFR抗体的Fv区与人IgG1重和kappa轻链恒定区组成和有谨慎分子量152 kDa。西妥昔单抗是在哺乳动物(鼠类骨髓瘤)细胞培养中生产。
Erbitux是一种无菌,澄明,无色液体, pH 7.0至7.4,其中可能含小量容易可见,白色,无定形西妥昔单抗微粒。Erbitux以浓度2 mg/mL中或100 mg (50 mL)或200 mg (100 mL),单次用小瓶中供应。西妥昔单抗是在无防腐剂溶液含8.48 mg/mL氯化钠,1.88 mg/mL磷酸氢二钠七水,0.41 mg/mL磷酸二氢钠一水合物,和注射用水,USP中制剂化。
12 临床药理学
12.1 作用机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HER1,c-ErbB-1)是一种穿越膜糖蛋白,是I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子家族包括EGFR,HER2,HER3,和HER4。EGFR是在许多正常上皮组织构成性表达,包括皮肤和毛囊。在许多人类癌也检测到EGFR的表达包括头和颈,结肠,和直肠癌。
西妥昔单抗与正常和肿瘤细胞二者上的EGFR特异性结合,并竞争性抑制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其它配基,例如转化生长因子–α.的结合。在体外分析和体内动物研究曾显示西妥昔单抗与EGFR的结合阻断磷酸化和受体相关激酶的激活,导致细胞生长的抑制,诱导凋亡,和减低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成。通过EGFR信号传导导致野生型KRAS蛋白的激活。但是,在有激活KRAS体细胞突变细胞内,突变KRAS蛋白继续有活性和似乎独立于EGFR调节。
在体外,西妥昔单抗可介导对某些人类肿瘤类型抗体-依赖细胞内细胞毒性(ADCC)。在体外试验和体内动物研究曾显示西妥昔单抗抑制表达EGFR肿瘤细胞生长和生存。在缺乏EGFR表达人类肿瘤移植中未观察到西妥昔单抗的抗肿瘤效应。在小鼠人类肿瘤移植模型中,西妥昔单抗加入至放疗或伊立替康[irinotecan] 与单独放疗或化疗比较导致抗肿瘤效应的增加。
12.3 药代动力学
Erbitux作为单独治疗或与同时化疗或放疗联合给药表现为非药代动力学。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的增加大于剂量正比例方式,而当剂量从20增加至200 mg/平方米,西妥昔单抗的清除率从0.08减低至0.02 L/h/平方米,和在剂量>200 mg/平方米,表现为平坦。西妥昔单抗的分布容积似乎独立于剂量和接近血管空间2–3 L/平方米。
推荐给药方案后(400 mg/平方米初始剂量;每周剂量250 mg/平方米每周),第三次每周输注后西妥昔单抗浓度达到稳态水平分别有平均峰和谷浓度跨越研究范围从168至235和41至85 μg/mL。西妥昔单抗的平均半衰期为接近112小时(范围63–230小时)。SCCHN和结肠直肠癌患者中西妥昔单抗的药代动力学相似。
根据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女性结肠直肠癌患者比男性患者有西妥昔单抗较低25%内在清除率。定性相似,但在SCCHN患者中观察到西妥昔单抗清除率的较小性别差异。清除率的性别差异不需要任何给药的改变因为安全性图形相似。
13 非临床毒理学
13.1 癌发生,突变发生,生育力受损
未进行长期动物研究为试验西妥昔单抗致癌潜能,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Ames)试验或在体内大鼠微核试验中观察到西妥昔单抗无致突变发生或染色体断裂潜能。雌性食蟹猴接受每周剂量0.4至4倍西妥昔单抗人剂量(根据总体表面积)月经周期受损。西妥昔单抗-处理动物与对照动物比较表现出不规则或缺乏周期发生率增加。在西妥昔单抗治疗的第25周最早注意到这些效应和继续直至恢复期第6周。在这个相同研究中,当与对照雄性猴比较时,西妥昔单抗治疗对测定的雄性生育力参数无影响(即,血清睾丸酮水平和精子计数,活力,和运动分析)。不知道西妥昔单抗是否可损伤人类生育力。
13.2 动物药理学和/或毒理学
在食蟹猴中,西妥昔单抗,当给予在剂量接近0.4至4倍于每周人暴露(根据总体表面积),导致皮肤学发现,包括注射部位炎症和外皮的脱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