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白血病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各类免疫治疗方法(一)
2017-11-08 03:47:45 来源: 作者: 【 】 浏览:2574次 评论:0
目前,免疫治疗策略与方法很多,通常很多方法互相联合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目前更多用多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
(一)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是指将自体或异体免疫效应细胞输注给患者,以杀伤患者体内的恶性肿瘤细胞。由于急性白血病一般需要反复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加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及血液浸润,免疫细胞功能往往低下,疫苗、非特异免疫刺激剂等很难在较早期应用奏效。因此过继性免疫效应细胞治疗尤其适用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目前用于临床治疗白血病的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
1.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
DLI是指allo-HSCT后再输入同一供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是防治allo-HSCT后白血病复发的最成功方法,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方法。 DLI治疗allo-HSCT后复发的 CML效果最好;CML分子生物学复发者在DLI治疗后几乎完全CR,细胞遗传学复发者≥90%可达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慢性期CML(CML-CP)者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达50-90%,而加速期或急变期CML(CML-AP/BP)的CR率仅20%左右,且疗效不持久。Kolb HJ等(2009)长期比较了DLI治疗CML复发的效果,CML复发后接受DLI治疗者的10、15年生存率是66.4%,而未采用DLI治疗者仅为42.2%、23.8% (p=0.019);DLI治疗的同时应用小剂量 IFNa及 GM-CSF可增加疗效。DLI治疗AML、MDS的 CR率为20-40%左右;对ALL的效果最差,一般< 10%。
DLI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骨髓抑制及白血病复发。如何降低DLI的并发症,提高 GVL效应是热门研究课题。
最初一般采用大量DLI (BDR),一次输注有核细胞常>2´108/kg体重。近年越来越多用逐渐增加细胞数的方法(EDR),既可保留GVL效应,又可降低GVHD(Dazzi F等, 2000;Cesare G等,2002)。采用极低细胞量的DLI联合IFNα治疗CML或幼年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也有效,比仅用IFNα或DLI的疗效好(Posthuma EF等,2004);DLI联合GM-CSF可增加对CML的疗效(Kolb HJ等,2009)。G-CSF动员的DLI (mDLI)可降低GVHD(Pulsipher MA等,2004)。一些研究显示去除DLI中的一些CD8+细胞可减少GVHD, 但保留GVL效应( Giralt S等,1995;Alyea EP等,1998;Dodero A等, 2009) 。Allo-HSCT后供者成分逐渐降低者复发率增加,DLI可帮助恢复供者细胞成分,防止白血病复发(Bader P等,1999)。
为了减少DLI所致的GVHD,可将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激酶自杀基因(herpes-simplex thymidine kinase suicide gene,TK)转移至供者淋巴细胞中,DLI后如果发生严重GVHD,用更昔洛韦使自杀基因表达可致供者淋巴细胞死亡,从而减轻GVHD。Ciceri F等(2009)报告了一份I-II 期多中心非随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试验结果,28例高危险性AML患者在单倍体allo-HSCT后28天输注转移了TK基因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后10例发生急性GVHD(AGVHD),启动TK基因后GVHD都被控制;19例CR期接受移植者的3年总生存率是49%;输注TK细胞后,1例患者在166 天死于感染,无基因转移相关的急性或慢性副作用;显示了TK基因转移DLI的良好应用前景。
近年一些单位先采用非清髓性预处理行allo-HSCT(NST),以减少移植相关毒性及死亡率,再用DLI增强GVL效应,一些不能接受传统预处理方案者也可接受allo-HSCT(Marks DI等,2002),如老年、脏器功能不好者。还有一些单位先用去T细胞的allo-HSCT,以减少allo-HSCT引起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如发生白血病细胞增加或供者成分下降,再加用DLI防治复发(William R.等,1999)。
一些报告显示以下方法可增加DLI的GVL效应:联合用IL2(Fefer A等,1997);联合IFNα(Posthuma EF等,2004)和/或GM-CSF(Schmid C.等,2007;Kolb HJ等,2009);先放疗或化疗再DLI(Colvin GA 等,2009)等。 Colvin GA 等(2009)对41例难治或复发的癌症先予100 cGy的TBI,然后输注供者细胞1 x 106-2 x 108 CD3+ 细胞/Kg体重;DLI后14/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有效,9例为明显反应,5/13例AML 患者获得持续CR, 4/13例获得PR,全部有效者形成嵌合体。 Christoph Schmid等(2007)报告,41例AML或MDS患者在allo-HSCT后3 月后复发,复发时骨髓中位原始细胞40%,先用ID-AraC化疗,再予以DLI+GM-CSF治疗,中位追踪28月;25/34例可评估的患者在治疗后CR,复发后1、2年的OS分别为 41%, 32%。
2.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199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Negrin R的研究小组用抗CD3单抗(MabCD3)、IL2、IFNg、IL1α培养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其增殖活性及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比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及MabCD3 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强,称之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CIK中抗肿瘤活性最强的是CD3+/CD56+细胞 (Lu PH等,1994)。抗CD3单抗联合IL2可部分逆转CLL损害的T细胞功能缺陷(Mauro DI等,2007)。
陆道培领导的研究小组对白血病患者自体CIK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显示CML患者自体CIK清除Ph+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明显比LAK细胞及单纯的IL2强(童春容,1996;CR Tong,2002),患者骨髓来源的树突细胞与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共培养可增加T细胞的增值能力及对自体白血病细胞的反应能力。至2006年12月,用自体CIK(每疗程回输细胞≥2´108/Kg)治疗了150例经化疗或/和AHCT治疗后CR的患者,其中大部分成人及残留白血病高的儿童白血病患者在回输细胞前接受化疗;治疗后中位观察31月,CIK/DC-CIK治疗后,中高危AML患者的5年持续完全(CCR)概率为61%(n=51), 14岁以下的儿童B-ALL患者(n=33,绝大多数都有一些预后不良因素)的5年CCR概率为80%,14岁以上B-ALL(n=23,化疗后)的5年CCR概率为62%,明显高于本单位仅接受化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对未缓解的患者疗效不好;CIK/DC-CIK可使多数残留白血病标志转阴,包括克隆性IgH、TCRδ基因重排、t(15;17) /PML/RARα、AML/ETO+、TEL/AML1、MLL/AF9、MLL/AF10、CBFb/MYH11+、bcr/abl+、异常免疫学标志等(童春容等,2000;张乐平等,2
Tags: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FDA更新批准口服抗凝血剂Xarelto.. 下一篇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分子靶..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