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9日,基因治疗领域权威杂志human Gene Therap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小平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利用最新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人原代CD4+T细胞的两个重要受体CXCR4和CCR5基因进行双敲除,并对基因修饰过的T细胞进行体外的攻毒试验,证明双敲除的CD4+T细胞可以同时抵御X4-嗜性和R5-嗜性的HIV-1病毒株感染,为未来开展基于T细胞的艾滋病基因治疗提供了更为高效和安全的技术平台。该成果是博士研究生余松林等在导师陈小平指导下完成的。
CD4+T细胞是HIV-1感染人体的主要靶细胞,也是艾滋病基因治疗的重要功能性细胞。CCR5是HIV-1感染CD4+T细胞的主要共受体。随着病毒感染的推进,病毒嗜性从R5-嗜性向X4-嗜性转变,并最终导致患者进展到AIDS期。因此,对于慢性期HIV-1感染者,同时敲除CXCR4和CCR5将可能阻断任何单一嗜性和双嗜性病毒的侵袭,从而提供双重保护,实现艾滋病的功能性治愈。
研究人员采用最新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通过改进传递方法,优化转染条件,最终实现了原代T细胞的多基因敲除。对修饰后细胞的功能验证表明,CXCR4/CCR5双敲除的T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能力、细胞凋亡水平与未修饰过的T细胞没有显着差异。但是,经过双受体基因修饰的CD4+T细胞可以有效抵御双嗜性HIV-1病毒株的感染。考虑到体内模型中,患者自身存在的HIV-1可以提供病毒选择压力,自然选择出CXCR4/CCR5基因敲除的CD4+T细胞,从而建立起对病毒的有效防护,因此可预期在体内研究中或可取得更为显着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10.JAIDS:基于家庭模式的自测或能明显改善HIV的检测效果
doi:10.1097/QAI.0000000000001410
图片来源: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近日,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86%的高风险HIV异性恋人群通常都会使用邮件所提供的的基于家庭的测试工具来进行HIV的检测,而99%的人群则会基于阳性结果而寻求治疗,这种自我选择的新型方法或许能够让一些高风险未被鉴别出的感染者及早进行治疗,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上。
研究者William Robinson博士指出,2014年,24%的新发HIV感染都归咎于异性恋的性活动,然而很多风险人群并不会通过常规途径检查,有些甚至从来不会进行HIV的检测。2013年研究者进行了一项调研发现共有470名接受调查的对象感染HIV风险较高,而参与这项调研的要求包括年龄为18及以上的人群,新奥尔良城市居民,能够用英语完成调研,而且在过去12个月里与异性伴侣之间发生过性关系。
在所分析的所有参与者中,85.56%的参与者表示,他们很愿意参加研究机构或卫生部门通过邮件发送的基于家庭模式的自测调研,而54.19%的参与者表示他们会将自测结果反馈回去;而43%的参与者表示他们更愿意告诉医生自身的病情,仅有8名(1.7%)参与者表示不会把结果透露给任何人。
11.PLoS Pathog:重大突破!科学家深度解读HIV难以治愈的原因
doi:10.1371/journal.ppat.1006509
近日,来自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深入阐明了HIV的隐匿之地,同时阐明了HIV为何会在机体中潜伏多年,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该研究或为后期开发新型药物来有效清除患者机体中潜伏的HIV提供新的死亡。医学博士Kathleen Collins表示,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HIV或会在多种骨髓细胞中隐藏,而这或许远超我们以往的认知,当这些骨髓细胞分裂时,其就会将病毒的遗传物质完整地传递到子代细胞中,而这无形中就会使得病毒在机体中隐藏数年而不被免疫系统所察觉。
研究者发现,HIV能够在造血祖细胞(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HPCs)隐藏,而HPCs能够产生新型血细胞来移除机体陈旧的血细胞,而HIV能够诱导这些细胞将病毒的遗传物质插入到机体自身的细胞中;研究者Collins表示,寻找含有隐藏HIV的细胞就好比大海捞针一样,然而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了HIV隐匿的场所,这就好比是一个癌症生物学问题,或许仅仅是细胞中的突变就是被插入的病毒基因组一样。
造血干细胞能够制造HPCs,造血干细胞是骨髓中负责血液产生的主要细胞,此前研究中研究者发现,HIV能够在骨髓中隐藏很多年。目前研究者并不清楚是否病毒会在干细胞隐藏多年或者是否病毒的存储库还含有更多分化的祖细胞;研究者指出,HIV的遗传物质能够潜伏在血液祖细胞中,随后他们还发现诸如这样的细胞能够存活很多年,因此发现能够多年藏匿HIV的细胞类型对于开发有效抑制或抵御HIV的新型疗法非常重要。
12.IAS 2017:吉利德三合一HIV复方单片BIC/FTC/TAF III期临床获得成功
新闻来源:Gilead Announces Phase 3 Results for Investigational Fixed-Dose Combination of Bictegravir, Emtricitabine and Tenofovir Alafenamide for Treatment of HIV
美国制药巨头吉利德(Gilead)近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九届国际艾滋病大会(IAS 2017)上公布了三合一HIV复方单片BIC/FTC/TAF 2个III期临床研究(研究1489、1490)的详细48周数据。
BIC/FTC/TAF是一种每日口服一次的片剂,由一种新型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bictegravir(BIC,50mg)和2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恩曲他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富马酸(emtricitabine/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FTC/TAF,200/25mg)组成。在III期临床研究中,用于治疗既往未接受治疗(初治)的成人患者以及实现病毒学抑制并切换治疗方案的成人患者时,BIC/FTC/TAF实现了非常高的病毒学抑制率,并且未发生治疗出现的耐药性。
研究1489中,总计629例初治HIV成人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接受BIC/FTC/TAF或阿巴卡韦/DTG/拉米夫定(ABC/DTG/3TC,600/50/300mg)。在治疗的第48周,BIC/FTC/TAF治疗组有92.4%的患者、ABC/DTG/3TC治疗组有93.0%的患者实现HIV-1病毒RNA水平<50拷贝/毫升的主要终点(差异:-0.60%,95CI:-4.80至3.60%,p=0.78),达到了研究所定义的非劣效性。
研究1490中,总计645例初治HIV成人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接受BIC/FTC/TAF或DTG+FTC/TAF。在治疗的第48周,BIC/FTC/TAF治疗组有89.4%的患者、DTG+FTC/TAF治疗组有92.9%的患者实现HIV-1病毒RNA水平<50拷贝/毫升的主要终点(差异:-3.5%,95CI:-7.9%至1.0%,p=0.12),达到了研究所定义的非劣效性。2个治疗组无一例患者产生耐药性。
监管方面,吉利德分别于今年6月和7月向美国FDA和欧盟EMA提交了BIC/FTC/TAF的上市申请,寻求批准用于HIV-1成人感染者的治疗。除了研究1489和1490之外,BIC/FTC/TAF的监管文件还纳入了在既往已接受治疗的HIV-1患者中开展的2项临床研究(研究1844和1878)的积极数据。
13.默沙东HIV药物doravirine非劣效于Efavirenz
7月25日,美国默克制药公司(美国及加拿大外称为默沙东)公布了第二个评价doravirine治疗HIV-1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关键性临床3期试验DRIVE-AHEAD的试验结果,其中doravirine属于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在48周的该项试验显示,相较于依法韦仑(EFV,Efavirenz)、恩曲他滨(FTC)及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固定剂量复方,基于HIV-1 RNA的水平低于50 拷贝/mL 患者的比例,对于初治HIV-1感染患者,一天一次的含有doravirine(DOR)、拉米夫定(3TC)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的固定剂量复方片剂达到了主要的非劣效性疗效终点。
另外,48周的时间里,相较于服用EFV/FTC/TDF的患者,服用了DOR/3TC/TDF的患者出现预先设定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事件(头晕、睡眠紊乱及失调、思维不清或思维不集中)的统计学比例明显更低。同时,服用DOR/3TC/TDF的患者,空腹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相较基线时水平,改变明显更小。正在进行中的3期DRIVE-AHEAD研究结果会在法国巴黎举行的2017年HIV科学国际大会((IAS 2017)中进行口头陈述。
经过48周的治疗后,服用一天一次DOR/3TC/TDF的364名初治患者中,84%的人群的HIV-1 RNA <50 拷贝/mL;364名服用EFV/FTC/TDF的患者组,HIV-1 RNA <50 拷贝/mL的患者比例为81%,3.5%的预估治疗差异(95% 置信区间; -2.0, 9.0)。DOR/3TC/TDF 组和EFV/FTC/TDF组的CD4+ T-细胞平均计数的水平升高分别为198 和188 cells/mm3,10.1%的治疗差异(95% 置信区间; -16.1, 36.3)。另外,在基线水平高病毒载量(HIV-1 RNA >100,000 拷贝/mL)的患者同样观察到了治疗效果,这一类型患者在DOR/3TC/TDF组和EFV/FTC/TDF组的人数分别为69人和73人,DOR/3TC/TDF组中81%的这类患者达到了HIV-1 RNA<50 拷贝/mL 这一主要疗效终点,EFV/FTC/TDF组这一数据也为81%,治疗差异为1%(95%置信区间;-12.4, 14.3)。
该项研究同样达到了安全性终点:相较于EFV/FTC/TDF组,DOR/3TC/TDF治疗组的48周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事件发生率更低,其中头晕(8.8% vs 37.1%)、睡眠紊乱及失调(12.1% vs 25.5%)、思维不清及不集中(4.4% vs 8.2%),这三项指标的治疗差异2-sided p-值分别为 p<0.001, p<0.001以及p=0.033。
这项研究中,DOR/3TC/TDF用药组的所报道的和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31%,113/364); EFV/FTC/TDF组为63%,229/364(-31.9%治疗差异)(95% 置信区间, -38.6, -24.8)。因为不良事件导致的研究中止率分别为DOR/3TC/TDF(3%,11/364)、 EFV/FTC/TDF(7%,24/364)。(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