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您对丙肝新药Boceprevir(中文,博赛泼维)了解有多少?
2013-10-13 23:18:53 来源: 作者: 【 】 浏览:1416次 评论:0

在全世界范围内,受慢性丙型肝炎累及的总人数约达1亿7千万。在过去的十年中,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成为治疗丙肝的药物,对于病毒基因2型或3型的丙型肝炎患者而言,上述药物可使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维持在较高水平(可达80%);而对于病毒基因为1型的患者而言,其应答率相对较低(约40%-50%)。
Boceprevir(博赛泼维)是一种新型丙型肝炎蛋白酶抑制剂,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可用于先前未经治疗的、或经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但未获得SVR的基因1型丙型肝炎患者。在先前未经治疗的基因1型丙型肝炎患者中,在标准治疗(利巴韦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博赛泼维可显著提高SVR达63%-75%。目前,Boceprevir(博赛泼维)并不适用于基因2型和3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在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过程中,与Boceprevir(博赛泼维)相关的副作用包括味觉障碍、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在标准治疗过程中,与博赛泼维相关的味觉障碍十分罕见,且程度较轻,通常需要停药处理。对于接受利巴韦林治疗的患者而言,中性粒细胞减少可导致感染的发生,但严重感染性疾病十分少见,即使发生也很少需要停药。与三联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博赛泼维治疗)相关的贫血主要为利巴韦林导致的溶血性贫血,后者主要见于4周的利巴韦林导入治疗期内,并且是引起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利巴韦林的基础之上,博赛泼韦可使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增加1g/dL。目前认为博赛泼韦导致的贫血与骨髓抑制作用有关,而利巴韦林导致的贫血与溶血作用有关。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过程可伴发贫血,与此相似,博赛泼韦治疗引起的贫血与SVR较高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接受博赛泼韦治疗的患者中,因发生贫血而需要调整用药剂量者几乎是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者的2倍之多(分别占两组受试者的21%和13%)。然而在博赛泼韦组和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和利巴韦林组患者之间,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的患者数目无显著差异(前者为13%,后者为12%),因贫血而停药者亦十分少见(博赛泼韦组为2%,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组为1%)。需要指出的是,在试验进行过程中曾对患者应用了促红细胞生成素。

因此,若患者发生贫血,则需要谨慎治疗,而研究数据提示贫血治疗方法并不影响SVR。在治疗开始后第4、8、12和24周检测病毒载量和治疗依从性可最大程度地提高SVR,并使病毒的耐药变异率降至最低。
Boceprevir(博赛泼维)由默克公司生产,并已在美国上市,在国内应用尚少。博赛泼维为口服胶囊,单次剂量为200mg。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丙肝新药Boceprevir(博赛泼维).. 下一篇丙肝新药特拉匹韦(telaprevir)..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