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2013年会上发布的国际合作组AGO-OVAR16Ⅲ期试验结果,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帕唑帕尼有可能成为晚期卵巢癌维持治疗的新选择。
主要研究者、德国Essen Mitte医院妇瘤科的Andreas Du Bois医生报告,在940例完成一线化疗后未发生疾病进展的受试者中,帕唑帕尼(Votrient)与安慰剂相比,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了5.6个月。帕唑帕尼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符合基于既往经验的预期,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腹泻和疲乏等。
“帕唑帕尼维持治疗可显著推迟卵巢癌复发时间,因而能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推迟进一步化疗的需要。这是首次在Ⅲ期维持治疗研究中证实靶向治疗可以给卵巢癌患者带来更佳结局。对于这类患者,帕唑帕尼或许将成为一种有价值的选择。这项研究将被用于药物注册,我们将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使用这种药物。”
Du Bois医生介绍,既往试验曾评估另一种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阿瓦斯汀)——用于维持治疗的可行性,但其用法是首先与化疗联用,然后继续单用,“这并不是纯粹的维持治疗情境”,因此不能确定其获益究竟是哪种药物带来的。此外,这些试验的患者群在残余肿瘤负荷方面也有差异,帕唑帕尼试验中85%的受试者在入组时没有残余肿瘤的证据。
ASCO发言人、纽约纪念Sloan-Kettering 癌症中心妇瘤部主任Carol Aghajanian医生在新闻发布会上评论指出,关于卵巢癌的最佳靶向药物及其最佳治疗时机目前尚无定论。“在卵巢癌初始治疗是否应包含靶向药物、或者是否应将靶向药物留到之后(复发时乃至对铂类耐药时)再用的问题上,学术界已有不少争论。这项研究明确告诉我们的是,靶向抗血管生成治疗对于卵巢癌是重要且有效的。”
参与这项试验的受试者均患有FIGO Ⅱ~Ⅳ期卵巢癌、输卵管或者原发性腹膜癌,在接受切除术并完成至少5个周期的一线铂类-紫杉烷化疗后未发生疾病进展,残余肿瘤<2 cm。这些受试者被随机平分为两组,分别接受800 mg帕唑帕尼或安慰剂治疗24个月。帕唑帕尼是一种多靶点TKI,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c-kit信号通路。该药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肾癌和软组织肉瘤。
主要试验结果显示,经过中位时间24.3个月的随访,帕唑帕尼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7.9个月和12.3个月[危险比(HR),0.77;P=0.002]。各项亚组分析的结果与之相似。一项中期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总生存期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不过分析时仅有1/5的受试者死亡。与安慰剂相比,帕唑帕尼组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11% vs. 26%)。帕唑帕尼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3例和1例患者发生了致死性严重不良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