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 LUCENTIS治疗可能造成风险(包括致畸胎性)和生殖能力。妊娠妇女只有明确需求才应给予LUCENTIS。
8.3 哺乳母亲
不知道兰尼单抗是否排泄至人乳汁中。因为许多药物被排泄在人乳汁,和因为存在吸收和外海婴儿生长和发育潜能,当给予LUCENTIS哺乳妇女时应谨慎对待。
8.4 儿童使用
尚未确定在儿童患者中LUCENTI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8.5 老年人使用
在临床研究中,约79%(2387/3005)患者随机化至用LUCENTIS治疗是≥65岁和约54%(1636/3005)是 ≥ 75岁[见临床研究(14)]。在这些研究中未见随年龄疗效或安全性令人注目差异。年龄对对全身暴露无显著影响。
10 药物过量
曾给予患者更浓缩剂量高达2 mg兰尼单抗在0.05 mL。未见另外非期望不良反应。
11 一般描述
LUCENTIS®(兰 尼单抗[ranibizumab]注射剂)是一种重组人源化IgG1 κ同工型单克隆抗体碎片被设计成为玻璃体注射使用。兰尼单抗结合至和抑制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生物活性。兰尼单抗,缺乏Fc区,有分子量约48 kda和是由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在营养介质含抗菌素四环素内生产。最终产品中不能检测到四环素。
LUCENTIS是一种在单次使用玻璃小瓶中无菌,无色至浅黄色溶液。LUCENTIS作为无防腐剂,无菌溶液在单次使用玻璃小瓶中供应被设计输送0.05 mL的10 mg/mL LUCENTIS (0.5 mg 剂量小瓶)或6 mg/mL LUCENTIS (0.3 mg剂量小瓶)水溶液有10 mM盐酸组氨酸,10% α,α-海藻糖二水合物,0.01% 聚山梨醇20,pH 5.5。
12 临床药理学
12.1 作用机制
兰尼单抗结合至VEGF-A的活性形式的受体结合部位,包括生物学活性,这个分子的裂解形式,VEGF110。在眼血管生成和血管闭塞模型中曾显示 VEGF-A至心血管形成和渗漏和被认为新生血管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被认为对RVO,和DME后黄斑水肿的病理生理学有贡献。兰尼单抗与 VEGF-A的结合防止VEGF-A与内皮细胞表面其受体(VEGFR1和VEGFR2)相互作用,减低内皮细胞增生,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形成。
12.2 药效动力学
视网膜厚度增加(即,中心点厚度(CPT)或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评估伴有新生血管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黄斑水肿接着RVO,和DME。通过荧光血管造影(FA)评估来自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伴有新生血管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
新生血管(湿)年龄相关黄斑变性
在 研究AMD-3中,在118/184例患者中通过时域[time domain (TD)-OCT]评估中心点厚度(CPT)。在基线,1,2,3,5,8,和12个月收集TD-OCT测量。在用LUCENTIS治疗患者,从基线至 12个月视网膜中心点厚度减低,平均,大于假注射组。平均1个月CPT减低和在3个月进一步减低。在本研究中,中心点厚度CPT数据不能提供资料对影响治疗决策[见临床研究(14.1)]。
在研究AMD-4中,在所有患者中用谱域[spectral domain] (SD)-OCT评估中心点厚度(CPT);平均,在首次LUCENTIS注射后第7天开始至12个月两组均观察到CFT减低。CFT数据不能提供预计最终视力结果的信息[见临床研究(14.1)]。
在用LUCENTIS治疗患者中,用荧光血管造影评估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的面积,平均3个月减低。对个体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面积与视力不相关。
视网膜静脉阻塞后黄斑水肿
在研究RVO-1和RVO-2中在首次LUCENTIS注射后第7天开始至6个月,观察到视网膜中心点厚度(CPT)平均减低。CPT没有作为指导治疗决策措施评价[见临床研究(14.2)]。
糖尿病黄斑水肿
在研究DME-1和DME-2中,在首次LUCENTIS注射后第7天开始至36个月观察到CPT平均减低。 CPT数据没有提供有用信息影响治疗决策[见临床研究(14.3)]。
12.3 药代动力学
在动物研究中,玻璃体内注射后,兰尼单抗以半衰期约3天从玻璃体被清除。在约1天达到最高后,兰尼单抗的血清浓度与玻璃体浓度平行下降。在这些动物研究,兰尼单抗的全身暴露比玻璃体较低2000-倍。
在 有新生血管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患者中,每月玻璃体内给药后,最高兰尼单抗血清浓度是低(0.3 ng/mL至2.36 ng/mL)。这些水平是低于体外细胞增殖试验测量得到的被认为抑制VEGF-A生物学活性50%所需浓度的兰尼单抗浓度(11 ng/mL至27 ng/mL)。跨越剂量范围0.05至1 mg/眼最高观测血清浓度是剂量正比例。在RVO和DME患者血清兰尼单抗浓度与在新生血管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患者观测到的浓度相似。
根 据一项有新生血管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患者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血清峰浓度1.5 ng/mL预测在每月LUCENTIS 0.5 mg/眼玻璃体给药在约1天后达到。根据兰尼单抗从血清消失,估计的平均玻璃体消除半衰期为约9天。用每月给药方案预测稳态谷浓度为0.22 ng/mL。在人中,预计血清兰尼单抗浓度较低于玻璃体浓度约90,000-倍。
在药代动力学协变量分析中,48%(520/1091)患者有肾受损(35%轻度,11%中度,和2%严重)。因为在这些患者中血浆兰尼单抗暴露增加不认为有临床意义无需根据肾受损状态调整剂量。
13 非临床毒理学
13.1 癌发生,突变发生,生育能力受损
不能在动物或人中得到兰尼单抗注射致癌性或致突变性数据。
未曾进行兰尼单抗对生育能力影响的研究。虽然眼给药后预计全身暴露低,由于对兰尼单抗抗-VEGF作用机制,对女性生育能力是可能的[见临床药理学(12.1)]。
14 临床研究
除非注明,在4米距离测量视力。
14.1 新生血管(湿)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
在三项随机化,双盲,假注射-或阳性对照研究在有新生血管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患者中评估LUCENTIS的安全性和疗效。总共1323例患者(LUCENTIS 879例,对照444例) 被纳入这三项研究。
研究AMD-1和AMD-2
在 研究AMD-1中,患者有最小经典或隐匿(不经典)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病变接受每月LUCENTIS 0.3 mg或0.5 mg玻璃体内注射或每月假注射。数据可得到至24个月。在研究AMD-1中用LUCENTIS治疗患者接受均数22/24总治疗从第0天至24个月。
在 研究AMD-2中,患者有主要经典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病变接受以下之一:1)每月LUCENTIS 0.3 mg玻璃体内注射和假光动力学[PDT];2)每月LUCENTIS 0.5 mg玻璃体内注射和假光动力学[PDT];或3)假玻璃体内注射和活性维替泊芬光动力学[PDT]。假光动力学[PDT](或活性维替泊芬光动力学 [PDT])是与初始LUCENTIS(或假注射)玻璃体内注射给予和其后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