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四项突破疗法指定,是首批获得美国突破疗法指定批准的药物之一。
重要安全信息
警告和注意事项
出血:
接受IMBRUVICA®治疗的患者发生了致命出血事件。在27项临床试验中,4%的患者发生了大出血(≥3级、严重或任何中枢神经系统事件;例如,颅内出血[包括硬膜下血肿]、胃肠道出血、血尿和术后出血),2838名接受IMBRUVICA®治疗的患者中有0.4%死亡。39%接受IMBRUVICA®治疗的患者出现出血事件,包括瘀伤和瘀点。
出血事件的机制尚不清楚。
与IMBRUVICA®同时使用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大出血的风险。在整个临床试验中,2838名未经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而接受IMBRUVICA®治疗的患者中,3.1%出现大出血。加用或不加抗凝剂的抗血小板治疗将这一百分比增加到4.4%,加用或不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抗血小板治疗则将这一比例增加到6.1%。考虑与IMBRUVICA®联合使用抗凝剂或抗血小板治疗的风险和益处。监测出血迹象和症状。
根据手术类型和出血风险,考虑在手术前和手术后至少3至7天停用IMBRUVICA®的益处风险。
感染:
IMBRUVICA®治疗发生了致命和非致命感染(包括细菌、病毒或真菌)。在临床试验中接受IMBRUVICA®治疗的1476名患者中,21%的患者出现3级或以上感染。接受IMBRUVICA®治疗的患者出现了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和吉氏肺孢子虫肺炎(PJP)病例。考虑根据护理标准对机会性感染风险增加的患者进行预防。
监测和评估患者的发烧和感染情况,并进行适当治疗。
细胞减少:
在645名接受IMBRUVICA®单剂治疗的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中,根据实验室测量,23%的患者出现3或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8%出现3或四级血小板减少症,3%出现3或四人贫血。
每月监测全血细胞计数。
心律失常:
IMBRUVICA®发生了致命和严重的心律失常。在临床试验中,接受IMBRUVICA®治疗的1476名患者中,0.2%的患者发生了3级或以上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4%的患者发生3级或更大的心房颤动和房扑。这些事件尤其发生在有心脏危险因素、高血压、急性感染和既往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身上。
定期对患者进行临床心律失常监测。对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如心悸、头晕、晕厥、胸痛)或新发呼吸困难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适当管理心律失常,如果心律失常持续存在,考虑IMBRUVICA®治疗的风险和益处,并遵循剂量修改指南.
高血压:
在临床试验中接受IMBRUVICA®治疗的1476名患者中,19%发生高血压。8%的患者出现3级或以上高血压。根据1124名患者的数据,中位发病时间为5.9个月(0.03至24个月)。
监测接受IMBRUVICA®治疗的患者的血压,并在整个IMBRUVICA®治疗过程中酌情启动或调整抗高血压药物。
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在临床试验中接受IMBRUVICA®治疗的1476名患者中发生了其他恶性肿瘤(10%),包括非皮肤癌(4%)。最常见的第二原发恶性肿瘤是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症(6%)。
肿瘤溶解综合征:IMBRUVICA®很少报道肿瘤溶解综合症。评估基线风险(例如,高肿瘤负担)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密切监测患者并酌情进行治疗。
胚胎-胎儿毒性:
根据对动物的研究结果,IMBRUVICA®在给孕妇服用时会对胎儿造成伤害。告知孕妇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建议有生育潜力的女性在使用IMBRUVICA®治疗期间以及最后一次给药后1个月内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建议有生育潜力的男性和女性伴侣在同一时间段内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
不良反应
B细胞恶性肿瘤:B细胞恶性疾病(MCL、CLL/SLL、WM和MZL)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30%)为血小板减少症(54.5%)*、腹泻(43.8%)、疲劳(39.1%)、肌肉骨骼疼痛(38.8%)、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8.6%)*、皮疹(35.8%)、贫血(35.0%)*和瘀伤(32.0%)。
B细胞恶性肿瘤(MCL、CLL/SLL、WM和MZL)患者最常见的≥3级不良反应(≥5%)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0.7%)*、血小板减少症(13.6%)*、肺炎(8.2%)和高血压(8.0%)。
大约9%(CLL/SLL)、14%(MCL)、14.(WM)和10%(MZL)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导致剂量减少。约4-10%(CLL/SLL)、9%(MCL)和7%(WM和MZL[13%])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药。
cGVHD:
cGVHD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20%)是疲劳(57%)、瘀伤(40%)、腹泻(36%)、血小板减少症(33%)*、肌肉痉挛(29%)、口腔炎(29%),恶心(26%)、出血(26%),贫血(24%)*和肺炎(21%)。
cGVHD患者报告的最常见的3级或以上不良反应(≥5%)为肺炎(14%)、疲劳(12%)、腹泻(10%)、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0%)*、败血症(10%),低钾血症(7%)、头痛(5%)、肌肉骨骼疼痛(5%)和发热(5%)。
在cGVHD试验中,24%接受IMBRUVICA®治疗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26%的患者出现了导致剂量减少的不良反应。
治疗引起的下降(所有级别)基于实验室测量。德鲁相互作用CYP3A抑制剂:IMBRUVICA®与强效或中度CYP3A抑制剂联合给药可能会增加伊布替尼的血浆浓度。当与泊沙康唑、伏立康唑和中度CYP3A抑制剂同时使用时,可能建议修改IMBRUVICA®的剂量。避免同时使用其他强效CYP3A抑制剂。如果短期使用强抑制剂(例如≤7天),则中断IMBRUVICA®。参见USPI第2.4节和第7.1.CYP3A诱导剂中的剂量修改指南:避免与强效CYP3A诱导物联合给药。
特定人群
肝损伤(基于Child-Pugh标准):避免在有严重基线肝损伤的患者中使用IMBRUVICA®。对于轻度或中度损伤的患者,减少推荐的IMBRUVICA®剂量,并更频繁地监测IMBRUVICA®的不良反应。
信息来源:https://www.jnj.com/u-s-fda-approves-imbruvica-ibrutinib-plus-rituximab-for-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chr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