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OFEV对喂乳婴儿的影响的人研究。因为哺乳婴儿来自OFEV严重不良反应潜能,应做出决策是否终止哺乳或终止药物,考虑药物对母亲重要性。
8.4 儿童使用
尚未确定在儿童患者中安全性和有效性。
8.5 老年人使用
在OFEV的2和3期临床研究受试者总数中60.8%是65和以上,而16.3%是75和以上。在3期研究中,未观察到65和以上受试者和较年轻受试者间未观察到有效性总体差别;未观察到65和以上或75和以上受试者和较年轻受试者间安全性中总体差别,但不能除外有些老年个体敏感性较大。
8.6 肝受损
Nintedanib是主要地通过胆/粪排泄(>90%)消除[见临床药理学(12.3)]。没有专门在有肝受损患者进行药代动力学(PK)研究。对with 轻度肝受损(Child Pugh A) 患者监视不良反应和需要时考虑调整剂量或终止OFEV。在有肝受损被分类为Child Pugh B或C患者未曾进行nintedanib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因此,不建议用OFEV治疗有中度(Child Pugh B)和严重(Child Pugh C)肝受损患者[见警告和注意事项(5.1)]。
8.7 肾受损
根据一项单次-剂量研究,通过肾被排泄nintedanib小于总剂量的1%[见临床药理学(12.3)]。在有轻至中度肾受损患者无需调整起始剂量。未曾在有严重肾受损(<30 mL/min CrCl)和肾病终末期患者研究nintedanib 的安全性,疗效,和药代动力学。
8.8 吸烟者
吸烟伴随对OFEV暴露减低[见临床药理学(12.3)],可能改变OFEV疗效图形。用OFEV治疗前鼓励患者停止吸烟和当使用OFEV避免吸烟。
10 药物过量
在试验中,1例患者意外地暴露于剂量600 mg每天总共21天。发生一个非-严重不良事件(鼻咽炎)和在不正确给药阶段解决,没有其他报道的事件发作。在肿瘤学研究报道2例患者过量被暴露于最大600 mg每天2次共直至8天。报道的良事件是与存在的OFEV安全性图形一致。两例患者恢复。在过量病例中,中断治疗和适宜时开始一般支持措施。
11 一般描述
OFEV胶囊含nintedanib,一种激酶抑制剂[见作用机制(12.1)]。Nintedanib以乙磺酸钠盐(乙磺酸盐)存在,化学名1H-Indole-6-carboxylic acid,2,3dihydro-3-[[[4-[methyl[(4-methyl-1-piperazinyl)acetyl]amino]phenyl]amino]phenylmethylene]-2-oxo-,methyl ester,(3Z)-,ethanesulfonate(1:1).
Nintedanib乙磺酸盐是一种亮黄色粉有经验式C31H33N5O4•C2H6O3S和分子量649.76 g/mol。
为口服给予OFEV胶囊可得到2个剂量强度含100 mg或150 mg的nintedanib(分别等同于120.40 mg或180.60 mg nintedanib乙磺酸钠盐)。OFEV的无活性成如下:填充材料:甘油三酯,硬脂肪,卵磷脂。胶囊壳:明胶,甘油,氧化钛e,氧化铁红,黄色三氧化二铁,黑色墨汁。
12 临床药理学
12.1 作用机制
Nintedanib是一种小分子抑制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和非-受体酪氨酸激酶(nRTKs). Nintedanib抑制以下RTKs: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3,和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它们之中,FGFR,PDGFR,和VEGFR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发病机制有牵连。Nintedanib与这些受体的腺苷三磷酸(ATP)结合囊竞争性结合和阻断代表IPF病理机制至关重要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转化的细胞内信号。此外,nintedanib抑制以下nRTKs:Lck,Lyn和Src激酶。不知道FLT3和nRTK抑制作用对IPF疗效的贡献。
12.2 药效动力学
心脏电生理学
在一项肾细胞癌患者研究中,记录QT/QTc测量和显示单次口服剂量200 mg nintedanib以及多次口服剂量200 mg nintedanib给予每天2次共15天不延长QTcF间期。
12.3 药代动力学
健康志愿者,有IPF患者,和癌症患者中nintedanib的PK性质相似。Nintedanib PK是线性。随着剂量增加(剂量范围50至450 mg每天1次和150至300 mg每天2次)nintedanib暴露显示剂量正比例性。在有IPF患者中多次给药对AUC积蓄为1.76-倍。给药后一周实现稳态血浆浓度。Nintedanib谷浓度维持稳定一年以上。Nintedanib的PK中个体间变异性为中度至高(标准PK参数的变异系数范围30%至70%),个体内变异性低至中度(变异系数低于40%)。
吸收
作为软明胶胶囊在进食条件下口给给药后约2至4小时Nintedanib到达最大血浆浓度。在健康志愿者中100 mg剂量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7%(90% CI:3.62至6.08)。通过转运蛋白效应和实质上首过代谢吸收和生物利用度被减低。
在食物摄取后,与空腹条件给予比较nintedanib暴露增加约20%(90% CI:95.3%至152.5%)和吸收延迟(空腹中位tmax: 2.00小时; 进食: 3.98小时),不管食物类型。
分布
Nintedanib遵循两相处置动力学。静脉输注后,观察到一个高分布容积大于机体总容量 (Vss:1050 L)。
Nintedanib在人血浆中体外蛋白结合是高,有结合分量97.8%。血清白蛋白被认为是主要的结合蛋白。Nintedanib优先分布在血浆有血与血浆比值0.87。
消除
在有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中nintedanib的有效半衰期为9.5小时(gCV 31.9%)。静脉输注后血浆总清除率是高(CL:1390 mL/min;gCV 28.8%)。在口服后48小时内未变化药物的尿排泄约剂量的0.05%l和静脉给予后约剂量的1.4%;肾清除率为20 mL/min。
代谢
对nintedanib常见的代谢反应是被酯酶水解裂解导致游离酸部分BIBF 1202。BIBF 1202随后被UGT酶,称为UGT 1A1,UGT 1A7,UGT 1A8,和UGT 1A10葡萄糖醛酸化至BIBF 1202葡萄糖醛酸。Nintedanib只有次要程度生物转化是CYP通路组成,有CYP 3A4是牵连的主要酶。在人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研究中在血浆中没有检测到主要的CYP-依赖代谢物。在体外,CYP-依赖代谢占约5%与之比较酯裂解约25%。
排泄
口服给予[14C] nintedanib后药物相关放射性消除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粪/胆排泄(剂量的93.4%),和大多数OFEV是以BIBF 1202被排泄。肾排泄对总清除的贡献是低(剂量的0.65%)。在给药后4天内总回收被认为完全(above 90%以上)。
特殊人群
年龄,体重,和性别
根据群体P |